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4-04-01 10:14:28 来源: 巴中日报

2014年2月11日在巴中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巴中市人民政府市长  周喜安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总基调,着力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积极拼搏,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9%,城镇登记失业率4.3%。

投资实现快速增长。新开工重点项目148个,续建102个,完成投资681亿元,增长66.7%。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成巴高速、巴达高速、巴汉高速巴城至南江北通车,巴广渝高速、巴达铁路加快建设,巴万高速开工在即,汉巴南铁路、广巴铁路技改扩能项目的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广巴、巴达、巴汉、巴广渝高速列入国家高速公路网。省道101线、202线、302线升为国道。巴中机场完成选址和预可研报告评审。红鱼洞和湾潭河水库开工,牛角坑、二郎庙、双桥和天星桥水库建设加快。巴中500千伏变电站及配套工程进展顺利,流坝220千伏和寨坡、驷马、笔山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投入运营。新建成3G通信基站560个,农村光纤入户率达70%。

产业培育步伐加快。工业投资116.6亿元,增长52.1%。新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新开工61个,达芙妮鞋业等43个项目投产。新拓展工业园区5.1平方公里,巴中经济开发区列入全省“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8.9亿元,增长11.2%。粮食稳定增产,全面启动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市创建,新增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12个、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56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推出“巴食巴适”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获得“省级农产品产地无公害化市”命名。巴药发展行动计划扎实推进,新种植中药材2.5万亩,科创医药产业园开工。实施林业经济强市战略,启动茶叶、核桃双百工程,新增茶叶基地7.6万亩、核桃基地18.5万亩,新发展工业原料林13.5万亩、林下产业基地10.2万亩、林下养殖万亩示范片4个。完成12个重点镇、216个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颁证试点工作,144个乡镇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服务业加快发展,中国(巴中)西部国际商贸城、盘兴中国西部建材物流园、平昌川东北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新增限额以上流通企业107家;外贸进出口总额1.43亿美元,增长15%;光雾山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平昌县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诺水河、佛头山4A级景区通过省级初检,启动光雾山国家5A级景区和“四川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创建,红叶节品牌效应增强,全年接待游客896.7万人(次),旅游收入66.2亿元;与13家省级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获授信710亿元,年内投放211.6亿元。辖区内银行机构存款余额678.6亿元、增长19.3%,贷款余额264.9亿元、增长30.1%。

城乡建设成效明显。坚持统筹城乡、产城一体,切实加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巴中市城市总体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恩阳区城市控详规划正抓紧完善,4个县(区)完成全域规划,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区)全域规划。完成城市规划区内4个镇总体规划、4个省级试点镇总规修编和18个重点镇、94个一般乡镇、70个中心村、963个聚居点规划。巴中经济开发区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建成骨架路网12公里,35公里市政道路顺利推进,招商中心、汽车客运中心、市第三水厂、城市规划馆等建成,市第一人民医院、兴文中学等加快建设,42万平方米安置还房即将建成交付。巴城麻柳湾大桥、南杨大桥、陇桥立交、中坝干道、巴恩快速通道西华山至燕飞村段建成通车,北环线形成通车能力,西环线加快建设,南环线开工,陇桥、回风、杨家坝、后河桥、莲花嘴、中坝等片区棚户区改造有序实施,新建巴城污水干管40公里,巴河一期堤防工程竣工。恩阳区新城建设全面启动,开工恩阳大道、恩阳新大桥、恩阳古镇保护开发等重点工程。平昌金宝、南江红塔、通江高明新区加快建设。启动4个省级试点镇建设,扎实推进市级重点镇建设。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推进以巴山新居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启动新居建设4.37万户。扎实开展城乡建设领域“三违”整治,违法建设基本得到控制。深入实施“五创联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巴城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南江、平昌、通江分别通过省级生态县、环保模范县、卫生县城验收。全市新增城市建成区面积1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35.9%。

开放合作继续深化。积极扩大对外交往合作,与上海虹口区结为友好市区,加强与山东潍坊的城市战略合作。以产业招商为重点,扎实开展小分队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积极主动参与“央企入川、民企入川、港澳企业四川行”活动和第十二届华商大会、第十四届西博会,成功举办“对外开放·巴中行”、“光彩事业巴中行暨川商革命老区行”活动。全年签约项目198个,在建招商项目307个,年度到位资金286.49亿元,比上年增加92.52亿元。

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编制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巴中市中心城区教育设施布点专项规划》,巴中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招生,新建成中小学校舍24万平方米,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22所,全面实施学生“营养餐”计划。市中医院通过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评审,创建甲等乡镇卫生院33个、甲级村卫生室652个、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个,建立了大病保险、大病救助、门诊统筹和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制度。全市千人病床数较上年增长12%。南龛文化产业园核心区加快建设,“米仓古道”申遗保护总体规划编制顺利推进,新建省级示范乡镇综合文化站17个、文化示范村253个。望王山运动公园对外开放,市体育馆、游泳馆项目加快推进,新增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0个。与科研院所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协议41项,申请专利326件,组织实施专利10件。人口自然增长率4.56‰。

坚持民生政府责任担当,深入实施省“十项民生工程”,认真办好市“十件民生实事”。建设乡镇联网路和断头路310公里、硬化村道路1600公里,新解决22.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资金0.58亿元。城镇新增就业3.2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03.48万人、347.82万人,覆盖率分别达到85.7%和97.3%,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市、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195元和93元,集中供养、分散供养五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和250元。城乡困难群众住院救助力度加大。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05套,启动改造各类棚户区2.56万户,基本建成1.05万户,竣工8330户。完成农村危旧房(土坯房)改造4.67万户,建设拆迁安置还房417万平方米,处理房屋“两证”遗留问题120万平方米。切实抓好巴城“菜篮子”工程,新建蔬菜基地1.6万亩。新启动12个片区连片扶贫开发,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63个,全市减少贫困人口5.76万人。

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强乡镇(街道)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新建农村社区60个,建成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00个、城镇社区服务中心60个,规范194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运行,34项行政审批项目、101项公共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街道)和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牢固树立底线思维,落实“一岗双责”,抓好信访安全稳定工作。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集中化解了一批老难信访件。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全面落实操作者责任。推进煤矿企业清理整顿关闭重组,关闭煤矿8家,超省政府目标2家。实施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61处,完成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安置3974户,实现汛期地质灾害“零伤亡”。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成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职能整合,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娱乐场所专项整治“百日会战”,全面整治巴城126家娱乐场所,关闭3家,立案查处网吧14家,查禁涉赌电子游戏场所37家。着力抓好天网工程升级改造、行业场所实名制管理、城乡警务运行机制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等工作,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社会治安秩序良好。

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的进步,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双拥、人防、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保密、地震、气象等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我们注重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修改完善《政府工作规则》,建立政府决策法律顾问组,着重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能。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第十一次清理,公共资源交易逐步规范。高度重视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努力解决群众高度关注和反映迫切的问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和“转作风·惠民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等各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得到加强,惩防体系进一步健全,廉政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支持,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众,向驻巴部队、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关心和支持巴中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宏观经济形势极为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地区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指标与年初预期目标还有差距;要素支撑能力偏弱,产业培育进度不快;边远山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一些政府工作人员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不强,法治思维、履职尽责意识和改革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群众的关切,直面自身工作中的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4年主要任务

2014年,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委三届七次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坚持“统筹城乡、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紧盯发展目标,专注发展定力,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开放、扶贫攻坚为统领,强化产业支撑、投资拉动、消费带动、民生改善,全力巩固和扩大追赶跨越发展态势。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城镇化率提高2.2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森林覆盖率达到57.1%,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个百分点。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年,政府各方面工作都要以改革为统领,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有序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建立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促进农村“八权一股”自由平等有序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建立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推动农村集体土地公司化、股权化、股份化改革,切实解决已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问题,保留农业转移人口原农村承包地、林地等权益。推进市场化改革,全面落实负面清单及先照后证、注册资本金认缴登记等制度,完善民间投资激励扶持政策措施,畅通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社会事业的发展渠道。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实施科技创新驱动,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联盟,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利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创新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深化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改革,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发展,探索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扩大充分开放合作。开放是加快老区发展的主要推手,也是更深层次的改革。积极参与国家、省组织的各类投资促进活动,瞄准国际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深度开展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和点对点招商。强化跟进对接和跟踪服务,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实落地,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0亿元以上,增长15%。强化多层次多区域合作,巩固市厅、市校、市院战略协作关系,深化与泉州、虹口、烟台等友好市(区)在承接产业和资本转移方面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市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环线旅游以及秦巴山片区中心城市的政策争取、重大项目包装、打造国家山地森林公园共同体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加强对优势潜力企业帮扶指导,鼓励拓展国际市场,外贸出口增长8%。

二、强化项目投资拉动

加强项目建设。发挥投资在稳定增长和形成生产能力方面的双重作用,以项目工作为总抓手,计划实施重点项目238个,年度完成投资760亿元。瞄准国家和省重大政策导向,积极争取国家出台川陕苏区振兴发展规划,全力争取川陕苏区核心区域的特殊政策,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川东北经济区、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机遇,编制储备一批关系巴中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全面实施《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及省级实施规划,促进规划项目尽快启动实施。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新开工巴万高速公路等112个重点项目,提速建设红鱼洞水库等121个续建项目,力争省道大佛寺至兴文过境公路等37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广巴铁路技改扩能和黄石盘、青峪口、江家口水库等项目的前期工作。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争取汉巴南铁路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期调整)》,建好成巴、巴达、巴汉高速服务区等配套设施,加快巴汉高速南江至桃园段、巴广渝高速建设进度。完成巴达铁路轨道铺设及部分线上工程,力争巴中机场开工建设。完成258公里国道改造,力争部分县乡公路纳入省道公路规划。加快天星桥、湾潭河等水库建设。竣工投运巴中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抓好张公22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建设。

强化要素保障。加快组卷报征建设用地进度,加强土地整理储备,将巴山新居工程区域纳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范围,强化重点项目用地保障。采取整合国有经营性资产直接注入或划转股权注入等方式,做大做强国有投融资平台,加快启动国企第二期债券发行工作,提升市、县(区)投融资能力。加大与政策性银行对接力度,加快省级银行机构710亿元授信投放,推行工业集中发展区整体授信、企业抱团互联互保和统贷统还等融资模式,提高银行存贷比,强化重点项目融资保障。积极组织各项收入,认真筹措项目回购资金,缓解重点项目资金压力。加快水、电、气、通讯等设施建设,强化重点项目基础配套保障。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建立“开放竞争力评价”体系,营造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政务环境和法治环境。建立专班负责项目跟进、专题研究项目难题、专人联系项目信息的全程跟踪服务机制,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

三、推进产业加快发展

着力壮大工业实力。制订和实施巴中经济开发区500亿产业园、平昌100亿产业园、其他县(区)50亿产业园的四年推进计划,拓展园区面积3.5平方公里。加快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积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兆润摩托、达芙妮制鞋等企业扩能达产。加快海螺水泥、万马汽车、同凯能源、建丰新材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尽快投产达效。新增20户规上企业,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10亿元。用好用活工业发展引导资金,采取财政贴息和贡献奖励等方式加大扶持力度。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完成技改投资70亿元。

积极培育现代农业。开展山水田林路综合整治,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稳定粮食生产。突出绿色生态富硒特色,着力创建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市,新建12个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制订银耳、川明参、芦笋等优势产品的国家、省级生产技术标准,做强“巴食巴适”综合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深入实施巴药发展行动计划,加强巴药基地建设,加快龙头企业培育。全面实施林业经济强市战略,培育“4+1”林业支柱产业,全市林业总产值达到120亿元。创建山区现代畜牧业示范市,依托温氏集团带动,新增出栏生猪20万头以上;支持新农村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建设,加强地方畜禽品种选育保种,着力推动林下养殖示范片建设。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支持农民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社区合作等农村合作经济;鼓励引导工商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建设,支持农民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试点。

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山地休闲度假旅游、城镇人文观光旅游及特色乡村生态旅游,完善全域旅游业发展规划,加强产业融合,引进战略合作伙伴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创建全省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和一批国家、省级旅游景区,加强旅游宣传营销,提升区域旅游经济综合竞争力,实现旅游收入75亿元以上。推进川陕渝商贸物流枢纽建设,加快中国(巴中)西部国际商贸城、盘兴中国西部建材物流园建设,促进商贸物流业集聚集群发展。新建、改建10条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实施“新网工程”。积极培育文化娱乐、健康服务等热点消费和家政、物业等便民消费。新增50家限额以上流通企业,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新突破。加快培育金融业,争取列为全省农村金融改革试点,集中精力抓好民间资本设立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工作,引进(设立)各类金融机构10家。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暨金融安全发展示范县(区),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服务能力。

四、提高城镇建设水平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强化规划引领,着力提质扩容,优化城乡空间形态,巴城主城区建成区面积新增6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启动山地城市公园、山地森林公园建设,抓好绿化、亮化景观工程,积极推进回风、陇桥、北龛寺、中坝等城市拓展区建设,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升级。加快巴中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建设,全面完成路网工程,有序启动清江、奇章片区快速通道和拓展片区骨架路网建设,完善市政功能配套,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成运行,启动6.6平方公里山地运动公园建设,加快推进湿地公园、河道景观等工程,基本形成新区“一心两幅三片多点”城市景观体系。加快恩阳新城建设,完成地下空间、古镇保护等专项规划和重点区域详规,加快建设巴恩大道、恩阳新大桥等城市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项目,推进巴城西翼快速发展。以中等城市标准加快三县城建设。着力抓好诺水河镇等8个省级试点镇和驷马镇等9个市级重点镇,有序推进一般集镇建设。深入推进巴山新居工程,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主体作用,突出怡居宜业,坚持产业先行、产村相融,合理定位新村形态和业态,建设中心村22个、聚居点310个。深化“五创联动”工作,推进国家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省级生态市创建。

加强配套功能建设。着力构建规划衔接、基础完善、功能配套的市政设施体系。抓好中心城区绕城环线、江南二环路、东门大桥等城市交通项目,提高城市路网密度,建立干支衔接、内畅外达的交通网络。全面启动建设城镇地下综合管廊管沟,推进供电、供水、供气和通信管线地下化。加快完善江南片区停车场等城市配套功能。完善城镇防洪设施建设,提高城镇防洪能力。加快城市建成区、产业园区、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严格城镇规划管理,优化城镇功能分区,增加居民居住、休闲场所等用地,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严格保护城镇人文景观、特色风貌和生态环境,严厉整治违法建设,严禁无序开发和破坏性建设,努力提升城镇品质。

五、深入实施民生工程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全力做好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就业工作,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万人,鼓励引导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扶持新增创业1000户。完善统筹城乡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城镇职工“五险合一”的征缴机制,改进医疗保险付费方式,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确保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3%以上。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支持发展慈善事业。

推进连片扶贫开发。新启动覆盖15个片区、19个乡镇、215个行政村、28.7万人的连片扶贫开发,减少贫困人口4.7万人以上。大力实施“六大扶贫工程”,突出解决连片特困地区行路、饮水、上学、就医和住房安全问题,加快资源开发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增强发展造血功能。有序实施边远高寒山区生态移民工程。

切实办好民生实事。认真实施省“十项民生工程”,办好市“十件民生实事”。解决住有所居问题,深入推进“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新开工建设公共租赁住房8180套,改造各类棚户区3.45万户、农村危旧房(土坯房)4.8万户,推进拆迁安置还房建设,避险搬迁安置1000户。抓好乡村道路工程,实施通村通畅工程760公里、农村公路改善工程230公里。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留守老人行动,扎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工作,确保长期大病患者、精神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城乡低保。落实“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新增商品蔬菜基地1.5万亩,提高蔬菜自给能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和优良环境保护能力,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工程,强化环境监测,加强节能减排和面源污染治理。抓好巴城第二水源化成水库、巴城上游水资源和5县(区)城区饮用水源地保护,完成18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定,健全水质监测体系,新解决农村1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实施农村低电压改造工程,切实保障电力稳定供给。

六、切实加强社会建设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城乡校点布局,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加快改善办学条件,建设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35所,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推动教育开放合作,引进培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市县校三级培训网络,落实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提高村小教师待遇。完善四级职教体系,实施五大培训工程,发挥巴中职业技术学院龙头引领作用,促进产教融合。加快棠湖外语实验学校、川师大附属第四实验中学等民办学校建设,促进公办、民办教育协调发展。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健全卫生服务体系,新开工市传染病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儿童医院等卫生项目建设,市中心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启动县(区)医院三级乙等综合医院创建,建设甲等乡镇卫生院15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村卫生室200个。抓好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培训,扩大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范围,全面推进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完善中医诊所基础设施,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积极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市、县(区)、乡(镇)、村(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构建全域覆盖、优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抓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提升“秦巴大讲堂”等公共文化服务品牌,努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大“米仓古道”申遗力度,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完成南龛文化产业园核心区建设,加快佛头山、恩阳古镇、晏阳初等文化产业园建设,带动文化企业、文化人才等文化要素向园区聚集。建成市体育馆、游泳馆和50个农民健身工程,大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

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协调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积极引导群众平等参与自治和管理,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普法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建立完善网上受理信访制度,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平安小区”创建活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实行食品药品安全全过程监管、原产地可追溯和质量标识制度。加大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化品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专项整治力度,认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攻坚年行动。完善应急救援机制,预防和处置好各类突发事件。

七、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建设法治政府。加快法治巴中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把合法作为行政决策的第一要件,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推动工作,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开放式决策、专家咨询论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合法性廉洁性审查和公开听证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程序和自由裁量权,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市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社会公众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加强监察、审计等内部监督,确保行政权力依法、公正、有效运行。

建设服务政府。强化履职尽责意识,围绕政府工作主要任务完善分工负责、合力推进机制,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项目负责制,开展政府部门履职评估,落实行政问责制,大力整治庸懒散,切实提高执行力。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努力为市场主体创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转作风·惠民生”活动,努力为广大群众排忧解难,积极适应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群众需求日益多元的新形势,把工作着力点转变到服务基层、企业和群众上,实现乡村便民服务站点全覆盖,面向群众服务的事项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办理,面向企业的行政审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整合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并联审批、网上审批,切实提高行政效率。

建设廉洁政府。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利用政务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依法依规公开重大决策、重大投资、行政审批事项。严格落实厉行节约、严禁铺张浪费的规定,艰苦创业、勤俭办事,降低行政成本,积极化解政府债务。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严格落实工程建设招投标、经营性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国有产权转让、特许经营权出让等相关制度,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和廉政教育,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各位代表,巴中发展,任重道远,时不我待。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群策群力,开拓创新,为推动巴中追赶跨越、加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名 词 解释

1.五创联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省级和国家级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生态市。

2.十项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继续推进以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民族地区帮扶、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为主要内容的民生工程,共10个大项62个分项。

3.十件民生实事:市委、市政府为加快民生改善,在省委、省政府“十项民生工程”基础上,确定了“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具体内容为:新建通村通畅工程760公里,改善农村公路230公里。建设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35所,组织100支队伍开展名师送教进乡村行动。新增商品蔬菜基地1.5万亩。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200场次,整合乡镇公共文化资源50个。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参保覆盖人数实现347万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一站式”即时结算。将普查出的长期大病、精神病、重度残疾人100%纳入低保。实施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项目15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项目200个,实现乡村医生签约率达80%。实施188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并整治排污口,解决边远高寒山村41000人安全饮水问题。打造特色街区15条。解决2565户无电户用电困难问题,改造农村电网105千米。

4.建设领域“三违”: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违法销售。

5.房屋“两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有土地使用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屋所有权证》。

6.“4+1”林业支柱产业:核桃、茶叶、林木、林下产业和森林旅游产业。

7.新网工程:为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流通产业,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决定实施“新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简称“新网工程”)。重点发展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网络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8.巴中经济开发区“一心两幅三片多点”城市景观体系:以九寨城市公园为轴心,东西片河道景观为幅带,置信两化“互动”示范园、西片城市核心区、东片产业集中区为城市名片,多个城市景观节点相融合的“一心两幅三片多点”城市景观体系。

9.六大扶贫工程:实施巴山新居工程、乡村道路建设工程、产业扶贫工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程、公共服务建设工程和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10.八权一股: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农业特色产业所有权、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物权、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和集体资产股权。

11.五险合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实行统一登记、统一基数、统一征缴和统一稽核。

12.四级职教体系:市级打造职业技术学院、县(区)发展职教中心、乡(镇)办好职教培训班、村(社)建好职教实训基地。

13.五大培训工程: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型人才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工程、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

14.51025:即力争到2017年,全省培育形成5个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10个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25个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的产业园区。

15.单独两孩:2013年12月28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单独两孩政策依法启动实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