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实施四质工程 培育时代新人”工作方案的通知

2021-05-07 15:55:57来源: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各区县人民政府、巴中经开区管委会,市级相关部门:

《巴中市“实施四质工程 培育时代新人”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5月6日

 

巴中市“实施四质工程 培育时代新人”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重要论述和国家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时代深化改革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办发〔2020〕8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为路径,以“四质工程”为抓手,破五唯、立五育,推动巴中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贡献更多教育力量。

二、工作任务

(一)实施品质塑魂工程。

1.思政教育全覆盖。落实“大思政课”理念,通过“线上+线下”“室内+室外”“育德+润心”等方式,实现思政教育学段、课程、方位全覆盖。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发展、同向同行。构建思政课堂和社会实践、网络空间“一体两翼”新格局,充分运用巴中丰富的红色教育基地、历史文化遗址等推进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注重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强化班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及“五老”德育工作,促进“三全育人”落地见效,让思政教育在时间上无时不有、空间上无处不在、效果上直抵人心。到2025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中小幼一体德育育人效果更加凸显。

2.红色文化进校园。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做实巴中红色教育品牌,培育生命底色更鲜亮的红色传人。以“巴山魂”“巴山红”“巴山绿”“巴山情”为主线,深挖巴中红色文化、红色历史、传统文化、巴中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结合“四史”学习,编写一套巴中校本教材,教育引导全体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广泛开展红色讲堂、红色节目、红色阅读等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红色文化氛围。充分利用革命旧址、遗迹、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开展红色研学访学,邀请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等进校园宣讲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3.正品成格大讨论。全市中小学以“读书为什么”“党史学什么”“接班做什么”等为主题广泛开展讨论会、演讲会、辩论赛、主题征文、故事会活动,并通过线上线下广泛传播,引导中小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争做时代新人。

(二)实施潜质赋能工程。

1.打造特色学校。以“让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目标,秉承“让每个生命都灿烂”的办学理念,结合不同学校的历史传承,文化底蕴、人文地理、生源特点、办学优势,融入时代元素,明晰每所学校的精神核心、校训主旨,凝炼办学特色,开发学生潜能,提升教育品质。开展“双百双十”创建活动,用5年时间,创建100所省、市级示范幼儿园,100所省、市义务教育管理标准校;10所省级引领性示范普通高中和特色办学普通高中,10所(个)省级示范(优秀)中职学校(专业)。培育特色学校,把市高级中学办成以艺术为特色的学校,把西华师大附属中学办成以体育为特色的学校。

2.建好用活基地。按规定设置综合实践必修课程,突出学段特点、注重城乡差别,依托红色资源、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成果和脱贫攻坚主阵地挖掘本地劳动教育资源,规划确定劳动教育内容,努力打造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强的巴中研学实践营地和劳动教育基地。用5年时间建成3个全市综合实践基地(营地)、30个县级劳动实践基地,指导200所学校建设相对固定的劳动教育基地,实现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全覆盖。

3.突出个性发展。按规定开齐开足国家、地方和校本三级课程,上好艺术、科学、劳动、信息技术等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根据学生天资禀赋、个体特点,帮助学生培育兴趣特长,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教育。提升课后服务品质,充分利用课后服务等活动开展各类兴趣班、特长班、特色班,培训学生体育、艺术、诗歌、书画、琴棋等专长,不断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情趣和能力。广泛开设科技创新、创客实验、机器人编程、STEAM课程(集科学、技术、艺术、工程、数学相融合的综合教育)等,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三)实施体质强身工程。

1.学生全员健体。推行学生体育锻炼1+X模式,每所学校至少实施一项品牌运动项目,学生自选若干特色项目。将大课间、校内课外体育活动纳入体育教学计划,列入作息安排,做到“校校有品牌、班班有活动、人人有特长”。推行运动技能“X+1”模式,全体学生广泛参与,每个学生重点培养一项技能特长。优化赛事组织,建立普遍参与、重点选拔、持续培训的常态化学校体育竞赛机制。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体育比赛的基础上,校、县、市每年至少举办1次综合性运动会,不断完善三级联赛体系。推行升学测试“3+X”模式,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体育科目设置立定跳远、跳绳、中长跑三个必考项目,在其他若干项目中选考1个项目,综合测试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利用3年时间,逐步将体育科目分值提高至100分。严格开展体质健康测试,除体育免修学生外,未达体质健康合格标准的,不得发放毕业证书。

2.学校全面减负。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抓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管理。加强作业管理,拒绝“题海战术”,引导减量提质,小学阶段作业不出校门,初中阶段作业不超纲,高中阶段作业不越界。加强睡眠管理,保障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8小时。小学、中学上午第一节课时间不得早于8:20、8:00,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晚上就寝时间分别不得晚于21:20、22:00、23:00。加强手机管理,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多措施保障学生应急通话需求。加强读物管理,以推荐目录为主,强化读物内容和推荐方式的管理。加强体质管理,有效减少学生体质肥胖和眼睛近视现象,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3.社会全民健身。打破校域界限,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学生参加社会体育、夏(冬)令营以及多种形式的亲子运动会等活动,构建“小手牵着大手跑、大手陪着小手练”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学生课内外体育活动体系,形成全民健身、全社会关心支持体育运动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良好氛围。到2025年,全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7%,优良率持续上升。

(四)实施慧质筑基工程。

1.聚焦优质均衡。深入推进学区化管理、集团化办学、信息化应用,巩固义务教育县域基本均衡成果。推进学区化管理,形成以城带乡、以强带弱、城乡一体的辐射式学区,实现学区内学校协同发展和教师统筹调配使用。推进集团化办学,探索“校联体”建设,遴选推广一批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推进信息化应用,用好 “三个课堂”,建设公益性数字学校,开展直播式、录播式、植入式、观摩式等线上教学,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成效。

2.构建现代课堂。深化课堂改革,完善课堂教学规程,构建

现代高效课堂,创设良好课堂氛围,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

式教学,重视情境教学,精准分析学情,根据学段、内容、课型等现实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加强质量分析,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建立学习困难学生帮扶制度,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益,教学中突出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做到育德、启智、健体、尚美、乐劳的有机统一、融会贯通、协调发展。定期开展“精品课堂”遴选和优秀教学案例推广等活动。

3.营造书香校园。倡导“书香为伴”理念,丰富校园文化,营造书香校园,让学生通过阅读沐浴灵魂、愉悦精神。加强学生阅读,开设阅读指导课,明确小学、初中、高中年均阅读量,落实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阅读课。制订发布阅读指导篇目,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和读整本书的理念。创新阅读方式。广泛开展“书香巴山·阅行阅美”全民阅读活动,通过主题阅读、“四史”精读、阳光阅读、群文阅读、校园晨读,诗歌传诵、诗词大赛等组织阅读活动。建立“读书漂流站”定期举办读书会、经典诵读系列讲演大赛等形式激发读书兴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区县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切实转变观念,履行职能职责,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观、正确政绩观,将“实施四质工程 培育时代新人”列入重要工作日程。严禁下达升学指标,严禁片面以升学率评价、奖惩学校和教师。加强中小学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领导作用。市政府每年至少听取1次教育工作专题汇报,县级政府每年至少听取2次教育工作专题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和困难。

(二)强化要素保障。加强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学区制管理,深化“县管校聘”“校长职级制”改革。坚持约束与激励并重,加强典型宣传和警示教育,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着力提高教师育德、课堂教学、作业与考试命题设计、实验操作和家庭教育指导等能力。强化名校长、名班主任、名辅导员、名教师培养,加强校长后备队伍建设,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深入实施“双安工程”,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探索教师绩效发放考核体系,定期开展教师评选表扬活动。加强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大投入,优化教育支出结构。健全完善生均财政拨款或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制度,完善非义务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机制。加强条件保障。合理规划校点布局,落实《义务教育学校办学管理标准》,配齐配足学校实验、体育、艺术等器材设备。加强环境保障。规范读物、竞赛活动等综合治理和日常监管,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外负担。规范招生行为,依法依规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监管。弘扬教育主旋律,大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科学教育观和教育教学改革典型经验。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示范学校、优秀教师和“新时代好少年”等,营造政府、社会、家庭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制度保障。完善责任机制。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责、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全方位育人格局和责任体系,各司其职,合力推进。完善评价机制。从党委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五个方面制订构建覆盖全方位、全学段、全身心的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和培养体系。建立以入量出的普通高中育人质量考评体系。完善教研机制。逐步完善市、区县和学校三级教研体系,重点加强市、区县两级教研机构建设和教研工作。完善督导机制。将政府教育督导工作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并作为区县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履职不力的地区和学校按规定问责、限期整改,对履职成效明显、实绩突出的地区和学校按规定给予奖励。完善家校协同机制。采用举办家长培训讲座、优秀家长现身说法、案例教学等方式,增进家校理解,凝聚家校合力,促进家校协同,提升育人成效。

 

附件:巴中市“实施四质工程 培育时代新人”2021年工作任务清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