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大力推进中医药产业助力脱贫攻坚

2020-09-22 08:52:38来源:巴中日报 点击量:

秦地无闲草,巴山多灵药。连日来,巴中细雨纷飞,但在巴州区大和乡朱垭村,姜黄、枳壳长势正旺,空气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药草香味。“这段时间正是给姜黄施追肥的阶段,这雨下得真及时。”巴中市大水牛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陈昌志望着纷飞的细雨,心情妙不可言。

2016年9月,陈昌志经多次考察后,决定在朱垭村成立巴中市大水牛生态农业公司,发展中药材产业,截至目前种植规模已达4000亩。

朱垭村中药材种植是我市中药材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我市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将道地药材纳入全市四大特色农业产业予以大力推动,据市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统计,目前我市道地药材种植面积达76万亩。

立足优势干劲足

致富奔康腰包鼓

白露时节,巴州区三江镇龙门村种植的500多亩黄蜀葵,已有100多亩进入丰产期。“快些来,一起去摘黄蜀葵哟!”9月18日一大早,村民王丰凯就在村口吆喝,召集大家一起去采摘黄蜀葵。

前些年,三江镇龙门村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民只能发展传统种养业,一度成为人们口中“穷山沟”。2017年,为改善村里的面貌,龙门村引入业主发展起了黄蜀葵产业,带动农户平均每人增收2000元左右。

同样,巴州区丹参、枳壳,恩阳区黄精、川明参,南江县金银花、青钱柳,通江县杜仲、银杏,平昌县芍药……不同种类的中药材在各地唱响脱贫攻坚“凯歌”。

唱响“凯歌”背后是付出的艰苦努力。面对得天独厚的中药材种植优势,如何让中药材产业发挥更大优势,助力全市脱贫攻坚工作?

专门机构全力推。借全国机构改革契机,成立巴中市中医药产业促进中心,负责促进全市中医药产业全链发展和产业事业融合发展,真正实现国家、省、市部门对应,有专班专人常抓不懈。

推进小组加紧干。我市专设巴中市道地药材、生物医药、康养产业专项推进小组,将中医药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六大突破”“六个推进”重点工作。

领导重视干劲足。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调研并召开专题会议推进,将中医药产业纳入各地各部门年度考核任务和区县委书记、区县长月度重点任务点评。

艰苦付出,终有回报。我市在推进中药材发展过程中,创新“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发展模式,带动469个贫困村、5.2万多户贫困户发展道地药材,18.2万多名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中药材产业实现脱贫。

选准品种做规模

按下发展“快进键”

我市一直有种植中药材的传统,但是由于村民零散种植不成规模,“单枪匹马”闯市场难成气候,中药材产业发展一直“裹足”不前。

如何让中药材在巴山飘香?近年来,我市探索出了中药材种植“巴中方案”:从选准品种、做实基地、标准种植、产销衔接、做活流通等方面精准发力,坚持全链、融合、高质量发展。

“小花每斤12元,中花每斤8元,大花每斤6元,这个价格简直可以。”虽然金银花收获季节已过,南江县大河镇观光山村昔日贫困户何朝忠提起金银花仍然感慨不已,“金银花未采摘之前就签订了收购合同,让我们稳赚不赔!”

曾几何时,大河镇大多数村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还是外出务工和传统农业。为改变发展现状,大河镇经过考察论证,最终确定发展金银花等“金银”产业。经过几年发展,全镇连片种植金银花10000亩,引进湖南方盛制药集团等企业,培育金银花种植大户27户。大河镇金银花在2019年就已经进入盛产期,户均增收6000余元。

大河镇金银花是我市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的见证。我市紧紧围绕建成“秦巴山区生物医药基地”目标,全力推进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目前种植面积达到76万亩,产值达62亿元。

在种植规模化的基础上,我市组织省内外专家和市级有关部门论证讨论,从全市种植的100多种药材中选育丹参、芍药、黄精、杜仲4个主导品种和金银花、川明参、天麻、枳壳等大宗品种。由此,巴中中药材由过去多品种“零打碎敲”转向集约化。

此外,我市还积极打造良种良繁基地,着力培育中医药省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市级龙头企业12家,梯次培育药企和专合组织318家。

多措并举环境优

筑牢产业发展大底盘

巴中中药材发展天然优势突出,为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我市还在保障技术人才、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链等方面下功夫,着力筑牢中药材产业发展底盘。

“最近雨天多,秋管要注重排水,锄草时要松土。”近日,在恩阳区玉山镇春光社区药材种植基地里,10多名村民在技术顾问的指导下,忙着做水沟、锄草。

春光社区药材种植基地是百顺药业的药材种植基地之一。为加强基地技术指导,百顺药业长期派驻技术顾问施安之在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手把手地教村民种植中药材。

为促进全市中药材材产业持续、健康、稳步发展,提升中药材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我市坚持把培育中药材技术人才、提高科研水平作为坚强支撑。

有了利益联结,才能更好调动村民发展中药材积极性。

“2018年、2019年给贫困户分红236.7万元,今年分红170.6万元。”巴中秦岭药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吴玉峰表示,截至目前,秦岭药业先后在巴州区9个村流转土地,建成道地药材良繁基地2个、产业示范园3个;在129个村合作发展道地药材2.1万亩,带动农户约2万户7万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000多人。

在“农户+基地”发展模式、“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全产业链发展模式等生产经营模式下,一方面老百姓流转土地有收益,能在园区务工有工作、有分红;另一方面村民更愿意种植中药材,企业扩大规模、日常生产原料不愁,一举多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中药材要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不可缺少。

为此,我市着力在中药材下游产业链上下功夫,加快川东北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建设,推进中药材加工和流通集群集约发展;扩大普瑞制药生产投产中药品规,推进秦巴中药饮片厂等药企建设,推进丹参、黄精等沿链产品研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