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通江实践

吴华智

2021-11-26 10:23:45来源:巴中日报 点击量:

近年来,通江县卫生健康系统聚焦综合医改、行业治理、基层能力提升、重大传染病防治、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等工作重点,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优质化、均衡化发展,奋力开创建设“健康通江”新局面,先后荣获全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和全省综合医改示范县等殊荣。
  工作实践
  织网补短,推动医疗卫生提质增效。一是把准全民健康“导向”。坚持从“治病”向“防病”转变,落实以“教”促“防”。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建成国家卫生乡镇2个、省级卫生乡镇13个,在通江县电视台开办《卫生与健康》栏目,开展“健康通江、医卫同行”健康文化宣传活动,广泛普及健康知识,群众健康素养大大提高。二是打造健康服务“引擎”。坚持城乡医疗均衡发展,推动基层卫生同质化、优质化。整体搬迁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改扩建县疾控中心,新建县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高明院区和至诚、洪口等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达到脱贫攻坚保障标准,建成4家“三乙”、1家“二甲”、3家“二乙”医疗卫生机构。三是用好深化改革“杠杆”。持续深化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加大健康政策支持和服务供给力度。完善村医社会养老、医疗责任和人身意外“三类保险”,持续巩固乡村卫生“网底”。县级公立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西南医院等国家“三甲”组建专科联盟,与浙江丽水市、金华市先后开展东西部协作,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对口帮扶,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巧借“他山之石”,加快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近三年,建成重点专科10个、巴中市知名医院2个,国家卫生健康委评选“群众最满意乡镇卫生院”7个。
  法纪并重,推动行业监管立纲严纪。一是以“制”促“治”,健全监督体制。坚持以制度建设促进行业规范治理,建立廉政微信提示、预警监测纠错、监督执法巡察、代表委员监督、廉政风险提醒谈话“五项制度”,推行廉政风险等级管理,实行绿色监测卡、黄色预警卡、红色纠错卡“三色”管理,每年开展医疗机构廉政风险等级评定,运用纪检监察“四种形态”,以案释纪,一体推进“三不”,从根本上树牢行纪行规“警戒线”。二是以“刚”立“纲”,严肃行业纪律。坚持制度机制树立行业规矩,建立医疗服务收费、药品耗材价格、医疗服务质量、拒收红包礼金、医疗检查结果“五公开”监督机制,建立医疗“三监管”、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不良行为记分等监管制度,对违规机构实行停业整顿或吊销执业资格,对违规人员实行转岗、停业、扣薪等处理措施。三是以“法”严“罚”,深化专项治理。坚持依法行政,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飓风行动和亮剑执法,协同纪检监察、市场监管、医疗保障等部门开展“清风壁州·廉洁卫健”综合监督执法,从严处罚不合规执业行为,从严从重查处无为而医、靠医吃医、逐利乱医、非法行医“四医顽疾”。
  招精育优,推动卫生人才德正技优。一是“修德立魂”培育大美医者。利用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旧址“全国卫生系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金字招牌,深育通江医者的“红色基因”,选树“健康通江·大美医者”,评选出省、市名医6名,最美巴山健康卫士12名,十佳医务工作者100名。二是“招专引精”优化专业人员结构。落实优秀人才引进激励办法,建立“乡招村用”、订单定向培养、考核招聘等人才招引机制,近三年,共引进硕士研究生7名,招聘医学本科生130名。三是“育训结合”提高专业人员素质。采取“派上去”“请下来”方式,选派骨干医生到解放军总医院、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进修100余人次、规培本科生56人,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的优秀专业人才。
  工作思考
  起航新时代,迈步新征程。通江县卫健系统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县委系列部署,全面落实“十四五”规划,奋力谱写“一区三地·红色通江”卫生健康事业新篇章。
  优化医疗卫生资源规划布局。坚持以构建“半小时基本医疗服务圈”和“1小时医疗急救圈”为目标,逐步完善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启动铁佛、诺水河、沙溪、永安等6个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加快社区医院、传染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等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加快补齐重大传染病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短板”。推进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抢抓公共卫生和重大传染病防治体系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县人民医院精神病区、县妇幼保健院(妇女儿童医院)高明院区、县中医医院三期、第二人民医院等系列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四川省基层医疗能力提升项目”,加大卫生人才招引与培训力度,加快县级医院重点专科建设,填补基层卫生院诊疗能力弱项。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县域医共体改革和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推进现代医院管理体制,完善绩效分配等制度;规范社会办医机构的依法准入与监管,维护公平正义的医疗秩序。扎实做好乡村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抓实“强县、活乡、稳村”各项改革举措。探索医防融合发展模式,将工作重心从“治已病”转向“重防病”,发挥“1+1+N+N”公共卫生防控机制作用,组建农村疫情防控和医疗急救转诊应急队伍,实现区域医疗卫生纵向对接、横向联合。建立健全疫情防控平战结合机制,常态培训培养疫情防控、医疗救治、流调溯源等专业队伍,提高常态化疫情防控能力。推动中医药特色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在突出发展传统特色中医基础上,探索“互联网+中医药”,与国省知名中医机构建立远程医疗,大力发展康复理疗、中医肿瘤、中医妇科、中医肛肠等特色专科。组建通江中医医疗联合体,进一步加大县中医医院、乡镇中医馆、社区中医诊所、村(居)中医角规范化建设。抓好健康扶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建立因病返贫监测预警机制,完善新型“减贫”健康保障制度,将健康教育、爱国卫生、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疾病治疗等始终抓在手上,坚决防止“一疫一病”导致返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