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在线访谈(第10期)热点摘要

2021-11-15 09:21:38 点击量:

2018年9月26日20:30,巴中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举行了第10期《市长在线访谈》,主题为“深化‘放管服’·助推大开放”,市长何平、常务副市长李映、市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主任齐小莉、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主任孙春辉与网友在线交流,线上回答网友问题20个。网友留言137条,线上关注的网友达7.9万余人,网络点击达31.2万次。现将访谈部分内容摘录于后。

巴中市“放管服”改革成效显著

一是“放”的事项不断增加。先后下放市级行政权力410项,取消、停征或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41项,取消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事项19项。同时,编制发布市县乡三级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在省内率先实现了行政权力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名称、设立依据、运行流程和办理规范的“三级四统一”。

二是“管”的力度不断加大。在大力放权的同时,还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涉企信用联合监管。去年6月,将全市276个检查事项全部纳入随机抽查范围,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双随机一公开”全覆盖。今年1-8月,全市开展“双随机一公开”行政执法检查5000多批次,随机选派执法人员1.2万余人次,随机抽取检查对象2万多家,避免了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

三是“服”的水平不断提升。率先在全省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将市级901个行政权力及公共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三办”范围,实行简易事项“马上办”,优先推行“网上办”,材料齐全“一次办”,政务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先后清理、取消市县乡村四级涉及群众办事的不合法不合理证明186项,减幅达73.8%。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原来的70个工作日缩短到45个工作日,企业设立缩短到1-2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最快8分钟办结。这些举措持续激发了市场活力,今年以来,全市已新登记市场主体25600多户,同比增长17.2%。

“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向纵深推进

按照“强服务、提效率”的总体要求,通过整合机构职能和场地,大力推行“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改革,实现简易事项“马上办”,企业群众办事现场等候不超过1小时;优先推行“网上办”,审批服务事项基本实现在线申报办理;材料齐全“一次办”,符合法定受理条件、申请材料齐全的,实现一次办结,政务服务效率全面提升。

一是整合机构职能,实现“三集中三到位”。将39个市级部门(单位)的审批职能、人员集中到一个专门科室(或指定业务科室),推动审批科室整体入驻政务大厅,实现审批职能、人员、科室“三集中”,保障进驻政务大厅审批事项、审批权限、电子监察“三到位”。

二是编制事项清单,审批服务实现流程最简。梳理编制“三办”事项清单,“马上办”464项,占51%;“网上办”695项,占77%;“一次办”838项,占93%。固化“受理—审批—办结”模式,优化“三办”服务流程,清理、删除部门内部审批环节1632个。

三是设置综合窗口,群众办事只到一个窗口。按照“一个窗口办好一件事情”的原则,在政务大厅设立集中受理、企业投资等5个服务专区,设置工程建设、商事登记、社会事务等13个综合服务窗口,实行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并行审批、综合窗口出件,解决了“多头找,到处跑”的难题。

四是增添自助终端,缴费查询一键搞定。设立自助服务区,增添自助服务终端10台,安排咨询导办人员引导群众自助办理,实现职工医保、养老缴费、不动产登记等个人信息查询打印立等可取,税费缴纳、增值税专用发票代开等实现自助办理。

“三办”改革以来,全市共办结各类审批服务事项492万件,颁发电子证照2994件,按时办结率达100%、群众评议满意率达99.7%。150项许可事项实现“全程网办”,位居全省市州前列。在此基础上,还将进一步健全政务(便民)服务体系、完善基层代办服务机制,增添自助服务终端,实现群众办事“就近办、多点办”。

四项措施全力服务外来企业

一是组建专门机构帮办代办。将分散在3个部门的职能整合,成立了巴中市外来企业投资促进协调服务中心,落实工作人员11名,专门为外来企业提供全程帮办、代办服务。

二是设置专门窗口提供政策咨询。在市政务大厅设置行政审批、金融信贷和公共服务3个“一站式”服务窗口,“一对一”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服务。

三是特事特办。建立了行政审批代办、金融信贷领办、公共服务快办和跟踪协调促办4种服务机制,水电申报安装最快5个工作日完成,天然气报装最快7个工作日完成,水电气缴费实现网上和手机自助办理。

四是审批提速。创新推行一次性联合告知、联合踏勘、联合集中审查、联合上门服务、联合竣工验收的“五联合”和“容缺受理”服务,将300多项非关键性资料纳入容缺范围,实行先行受理、容缺办理、承诺后补,投资项目审批时间提速35%以上。

巴中市“放管服”改革明确“六个最”的目标

从2017年起,巴中市就旗帜鲜明地提出打造“全省最优、全国一流”的营商环境,这对巴中而言是一项挑战,同时也是一种动力,意味着巴中必须赶超周边市州、领跑省内各地、比肩发达地区。这个目标也不是抽象的,必须有相应的指标来支撑,至少要做到“六个最”。

一是行政审批时限最短。在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实现几个重大突破,即2018年底前实现企业3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3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5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2020年底前实现企业1个工作日内注册开业、2个工作日内获得不动产权证、3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生产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

二是企业办事成本最低。2020年内实现企业和群众到政府机关办事的时间、人力、交易成本都减少一半,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做到“一门、一网、一次”办结。到2018年底,50%的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程网办,90%的政务服务事项能在政务大厅“一站办结”,100%的事项“最多跑一次”;2020年底前实现所有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在政务大厅“一站办结”,行政审批相关的中介服务收费降低一半。

三是窗口服务态度最好。彻底破除政府机关及服务窗口“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现象,实现“三个零”目标,即:受理“零推诿”、审批“零投诉”、质量“零差错”。2018年底前实现市县两级政务服务窗口管理标准化,2019年底前建成市级审批服务示范区1个,实现乡级便民服务大厅管理标准化。

四是政企沟通渠道最畅。用好用活“四信三会两直播一热线”(四信:书记信箱、市长信箱、市长个人微信公众号、书面信件;三会:外来投资暨民营企业协调服务座谈会、民营企业恳谈会、企业项目工作专题会;两直播: “市长在线访谈”和“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一热线:“12345”市民服务热线),实现政务服务咨询第一时间回应,企业投诉第一时间办理,原则上在5个工作日内反馈处理结果,投诉处理结果100%回访。

五是市场监管秩序最优。强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建立严格的抽检制度,对违法行为实行“终生禁入”“诚信黑名单”等严厉的惩戒机制,确保该管的坚决管住,最大力度维护市场公平。在2018年底前,我们要实现环境保护、工商、税务等领域抽检事项100%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机制,2020年底前实现所有市场监管相关的抽查事项100%采用“双随机一公开”机制。

六是服务对象满意度最高。建立科学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企业和群众满意度评价体系,通过第三方评估、现场评议、短信电话回访等方式,多渠道收集办事企业和群众对政务服务行为的真实评价,客观评估工作成效,2018年底前实现政务服务事项按时办结率100%、提前办结率90%以上、群众评议满意度100%。

全力为企业降成本减负担

一是合理降低企业税费负担。严格落实各项减费降税政策,比如下调增值税税率、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停(免)征和调整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今年,小微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减免税额2000多万元,免征企业和个人9000余户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费附加。减免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680多万元。上半年累计返还2700多户企业的涉企保证金1.73亿元。

二是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收缩融资担保业务,减少中介机构收费。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推行循环贷、年审制贷款等金融产品,向部分企业提供低于基准利率水平的贷款、主动减免部分企业服务费用。截至目前,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减费让利累计为企业节约成本900万余元。

三是合理降低企业人工成本。落实延长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政策,为企业减轻缴费负担近5700万元。下调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下限,每年可为企业减费约1.6亿元。今年,全市共为104家企业落实减负稳岗政策,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补贴510万元,惠及职工1.54万人。

四是有效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快建设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整合农业、供销、邮政快递等部门资源,走运邮、运农结合的道路,降低流通成本。简化货运车辆检验与检测、异地年审和考核,合理调整收费标准,吸附外挂车辆转籍入户。

五是积极降低用能成本。取消电网企业部分垄断性服务收费项目,清理、规范转供电环节不合理加价行为,加快落实电网清费政策。今年,一般工商业电价已进行3次降价,全市10家企业享受直购电优惠政策,满足条件的13家企业均享受富余电量消纳优惠政策。预计全年全市可降低电费支出2000多万元。

重点推进工商登记注册“013”工程

为进一步方便工商登记注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优化营商环境,目前,巴中市重点推进工商登记注册“013”工程。

一是“零见面”。依托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优化系统操作流程,完善系统功能,推动企业设立、变更、注销、备案登记业务全程网上办理。

二是“最多跑一次”。梳理工商注册登记“最多跑一次”事项275项,在提交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的基础上,申请人可即来即办。

三是“三天办结”。企业在窗口申请设立登记的,对无前置审批和企业名称核准与设立登记为同一登记机关的,将办理时限压缩到3个工作日。通过“多证合一”等系列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了市场主体准入门槛,充分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目前全市市场主体超过13万户,注册资本1800多亿元。

今年巴中被确定为全省“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政银便民通”服务改革试点市。自7月1日起,全市取消企业名称核准环节,可在网上自主申报企业名称;“政银便民通”服务改革后,可通过银行网点申请、领取营业执照,实现“就近办”。

采取三项措施 进一步压缩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时间

容缺受理,是指将申请表、身份证明、委托证明等非关键性资料纳入容缺范围,申请人在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报材料齐全并且符合法定条件的前提下,对暂时缺乏的非关键性材料做出书面承诺,实行先行受理、容缺办理、承诺后补,实现审批提速。

并联审批,是指对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审批的项目,实行一窗受理、部门并行办理、限时办结。同时,我们还通过定期组织召开并联审批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审批遇到的问题。

联合踏勘,是指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部门现场踏勘的项目,由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统一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一次性”集中踏勘,现场出具踏勘意见,避免多头踏勘、重复踏勘,减轻企业负担,切实缩短审批时限。

通过“四个一”实现“最多跑一次”

一是“一次办”。清理优化办事流程,编制“最多跑一次”“全程网办”事项清单。通过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让更多事项“马上办结、立等可取”,让简易事项1小时内办结、复杂事项限时办结,不用多次跑路。

二是“一门办”。加快“巴中市民之家”建设,加强县乡两级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阵地建设,把所有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便民事项纳入大厅办理,让更多的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就近办”。

三是“一网办”。将所有审批事项纳入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动政务服务“一次登录、全网通办”,大幅提高政务服务便捷性,争取年底前实现居民户籍户政、社会保障、劳动就业、住房保障、交通车辆等和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跑路”。

四是“一表清”。规范编制办事服务指南,把办事指南、示范文本、受办标准制作得更加简洁明了,让群众一目了然、一看就懂;加强对窗口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对资料缺失的一次性说清楚,不让企业和群众反复跑路。今年10月底前,我们要实现80%以上审批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办结;年内基本实现群众和企业到政府办事“最多跑一次是常态、跑几次是例外”。

打造不动产登记最短“路线图”。

一是实行一窗受理,同步联办。在市政务大厅设立不动产登记服务专区,设置不动产、房产联办窗口,实行“一次取号、一套资料、一窗受理、同步联办”。办事群众只需到一个窗口递交一套资料即可办理不动产登记、房产交易、抵押贷款等事项。比以前少提交1套资料,少跑1个部门和3个窗口。

二是推进信息共享,同城通办。建设不动产登记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巴中市级和巴州区、恩阳区、经开区群众可就近办理,不动产抵押、查封、变更、转移等39项业务实现当日办结取件,最快的8分钟可以办结。

三是提供自助服务,即来即办。在市政务大厅增添了不动产、房产、税务自助服务终端5台,安排咨询导办人员,引导办事群众自助办理,不动产、房产信息在自助服务区凭身份证可自助查询、自助打印,立等可取,非常方便。

四是开通政务专递,一次快办。今年与邮政快递合作开通了“政务专递”服务,办事群众如果需要快递服务,不动产权证书可以通过快递直接送到群众手中。

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  为群众办事广开便捷之门

一是全面清理取消。按照“凡无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及其部门、省政府文件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的原则,由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牵头,采取“部门清理、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审核、市政府法制办合法性审查、市政府审定”的方式,对市、县、乡、村四级涉及群众办事的不合法不合理证明进行了清理取消。2017年以来,全市已开展了两轮清理取消工作,清理取消木材合法来源、检疫等证明186项,保留考试合格、安全教育和培训等证明66项,减幅超过七成。

二是实行清单管理。将取消和保留的证明事项都纳入清单管理,制定了《取消证明事项清单》和《保留证明事项清单》。一方面,接受群众监督,主动向社会、群众公布,增加政策的透明度,持续扩大证明事项清单的知晓率;另一方面,加强对行政单位执行清单的监督检查,实现“提供证明凭清单,清单之外无证明”。

三是及时动态调整。按照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和“只减不增”的原则,对保留的证明事项实行动态管理,进一步清理取消证明事项,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确保证明事项越来越少,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

加强市场监管  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明晰监管职责。市场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多个行业,搞不好就会出现“九龙治水”的乱象,有利的争着管、无利的都不管。要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完善部门的权责清单,为政府和市场、部门和部门之间划清权责边界,防止政府在市场管理上出现越位、缺位与错位。

二是创新监管方式。主要是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改革,通过摇号的方式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随机抽选检查对象,执法检查结果及时公开,避免选择性执法、随意性执法,减轻企业负担,减少权力寻租,让市场监管执法公开、公平和公正。我市2016年就开始推行这项机制,去年上半年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双随机”全覆盖。今年1-8月,已对2万多户市场主体进行了抽检。我市还创新推行了跨部门、跨行业“双随机”联合执法,减少了执法扰民扰企现象。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进一步压缩自由裁量空间,让所有的违法行为得到应有的处罚。同时,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双随机”与社会信用体系衔接办法,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失信联合惩戒和黑名单制度,将执法检查结果纳入市场主体的社会信用记录。对失信者在投融资、土地供应、招投标、财政性资金安排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将严重违反市场竞争原则、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侵犯消费者、劳动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的市场主体列入“黑名单”,对严重违法失信者依法予以市场禁入。

搭建政企沟通交流制度化平台

一是企业家可以通过书记信箱、市长信箱、市长个人微信公众号进行“点对点”交流,也可以通过书面信件反映问题。

二是每季度定期召开外来投资暨民营企业协调服务座谈会、民营企业恳谈会、企业项目工作专题会,现场听取、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政府部门在政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三是通过“市长在线访谈”和“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企业家可以在线互动。

四是开通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设立了企业服务专席,企业家可随时拨打热线电话,进行政务服务咨询、维权和投诉。

强力整治“中梗阻”

“中梗阻”严重影响政府行政效率和营商环境,一直是整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中梗阻”整治年,年初就把“三办”改革推进不力,简政放权不到位,“三集中三到位”执行不力,责任心不强、效率低下,吃拿卡要、权力寻租等7个方面的问题列为政务服务“中梗阻”整治重点。市、县两级政府部门主要负责人通过新闻媒体做出了“担主责·治梗阻·强执行”公开承诺,市委市政府也建立了“三项督查”和“三牌问责”机制进行督促。

“三项督查”主要是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全程数据监督,依托行政效能视频监察系统实时巡查,深入服务窗口现场督查。

“三牌问责”是指对首次发现的一般性“中梗阻”和不执行不落实的问题,进行“黄牌”提醒,对拒不整改、整改不力或未限期销号交账的,进行“橙牌”警示,对涉嫌违纪违规和“橙牌”警示后仍整改不力、不彻底的,进行“红牌”问责。今年以来,已纠正窗口人员上班不在状态、纪律涣散问题425起,通报处理42起,在政务服务系统内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