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全域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红”老区 焕发“绿”生机

2022-05-24 10:04:20来源:巴中日报 点击量:

初夏时节,走进巴州区化成镇长潭河村,座座新居整洁靓丽;桃李产业园内,村民们正忙着采收成熟的果实,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广场上,老人带着孩子或散步赏景,或在健身器材上锻炼……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大巴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从美丽乡村到森林城市,巴山大地处处绿意浓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推动生态之绿迈向发展之绿,奋力实现后发赶超、振兴发展,打造美丽中国老区样板,努力让“红”的老区持续焕发“绿”的生机。
  

筑牢生态屏障
  让生态“颜值”越来越高

  “之前,每天要打捞十几吨河道垃圾,大家都累得不行,自从对巴河进行全面治理以来,河道的漂浮垃圾越来越少,工作也变轻松了。”巴河河道清理人员许用德告诉记者,以前巴河两岸十里不到就有数十个污水直排口,大老远就能闻到一股臭味,现在污水直排口没了,两岸的环境越来越好,来河边休闲的人越来越多。
  我市地处长江上游,系渠江源头、秦岭重要生态屏障,筑牢生态屏障,守护好绿水青山生态本底意义重大。“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等标志性战役为抓手,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专项治理,着力强化生态系统保护,扎实抓好环境风险防控,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巩固和改善。”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成平介绍。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建立“五污联治、六区联防、八部联动”机制,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竭力让巴中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摊开巴中生态环境质量成绩单,一组组对比数据尤为亮眼。2021年底与“十三五”初相比,巴中优良天数率从90.78%改善至95.6%,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由34.8微克/立方米下降至去年的27.9微克/立方米。

地表水国家考核控制断面由Ⅲ类改善提升至Ⅱ类,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始终保持在100%。
  如今的巴中,四季青山绿水、常年蓝天白云、雨后云雾缭绕、终日鸟语花香,生态“颜值”越来越高,绿色发展动力越来越足。


  做实转化文章
  推动生态之绿迈向发展之绿

  好生态换来好光景。5月22日,化成镇长潭河村桃花山庄“庄主”王成山开心地招呼远近而来的就餐客人。“要不是这好风景哪来我们的好光景!”王成山一边动手为客人倒茶一边喃喃自语。“桃子摘了李子又出来了,产业园和农家乐效益都好着嘞。”王成山乐呵呵地说。看好家乡的好生态好风光,2017年,王成山返乡创业,流转村里1200多亩土地,组建乡村旅游合作社,成立殿春农业发展公司,建成以桃李和白芍为主的果药产业园,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产业,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增收。
  红色资源、绿色生态是最大的优势。新时代的巴中儿女深知,不能守着绿水青山受穷,更不能端着金饭碗讨饭,必须找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吃上生态饭、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利用绿色生态资源,做好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这篇大文章。我市以全域生态文明示范创建为抓手,做优绿色文章,做强生态经济。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创新成立光雾山诺水河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践行“两山”理论示范区、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中国内陆养生福地。培育壮大食品饮料、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三大产业集群,以绿色为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成型。
  “去年11月,我市成功纳入全省2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全域试点城市之一,这为我们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绿色发展迎来了重大机遇。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门别类开展绿色生态资源普查,做实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并用好绿色金融工具,有效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市环委办负责人表示。
  与此同时,去年12月,全国工行第四家、全省第一家绿色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巴中晏阳初大道支行已正式开业,已累计发放绿色科创贷、绿色环保贷、绿色种养贷等贷款近四千万元。下一步,我市将持续用好南江黄羊贷、银花贷、茶叶贷等特色信贷产品,扩大知名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量,同时对企业实行“碳增信”,撬动生态价值转化为金融资本。(记者 张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