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了四川省第二批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全省145个项目入选。其中,恩阳区的尹家回民牛肉干,平昌县的何大妈豆瓣、朱氏腌腊,通江县的通江剪纸、通江余氏竹编,南江县的桃园豆腐干、长赤麻饼等7项遗产入选。
第二批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包括6个类别,其中传统美食技艺类73项、传统调味品技艺类16项、传统服饰技艺类(刺绣、纺织)6项、手工制茶类10项、传统酿酒类12项、民间手工艺类28项。
作为农业和文化大省,四川有着丰富的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主要是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制作技艺和相关产品,这些遗产涵盖衣食住行,遍布各族各地,历史悠久,地域民族特色鲜明,工艺精湛美观,有着工业化生产难以替代的价值。
如何保护传承好这些生产生活遗产?早在2020年,我省就开始挖掘并建立《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首批名录包括郫县豆瓣等165个项目,我省还重点支持20个县(区)开展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对列入名录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知多点
巴中首批省级农村生产生活遗产
巴州区的魏油茶
恩阳区的提糖麻饼
通江县的通江藤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