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2022-12-28 10:28:56来源:巴中日报 点击量:
概要:
  为纪念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战友,张琴秋在通江沙溪王坪总医院旁建造红军烈士墓,这是全国唯一由健在红军将士为牺牲战友建造的墓地。
  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和四川军阀组成六路大军向川陕革命根据地大举进攻。根据地每天都有激烈的战斗发生,许多红军战士牺牲在战场上。一开始,烈士的遗体被装进棺材下葬。后来,牺牲的红军战士越来越多,村民们就把自家的门板、墙板卸下来做成简易棺材,一口棺材里装两名烈士的遗体。可就是这样,做棺材的木料也不够用,大家把能用的竹席、草席拿来,一次包裹着四、五名烈士的遗体安葬。最后,实在没有任何裹尸的材料了,战友们眼含热泪,亲手挖了一个巨大的墓穴,把烈士“软埋”在墓穴里。
  1934年7月,为纪念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战友,张琴秋建议在总医院旁建造红军烈士墓,永远纪念这些死难的同胞,这一提议得到应允,于是张琴秋主动请缨,具体负责此项工作。首先,在位于总医院西南方向的一块苍松翠柏掩映的土地上确定了墓地。接着,她开始设计纪念碑。
  张琴秋曾就读于南京美术专科学校,有着深厚的美术功底。她设计的墓碑由碑帽、碑身、碑座组合而成。帽高0.87米,呈塔状,顶部嵌有一大一小两球形帽,四角微翘,碑身高2.2米、宽0.6米、厚0.69米,主碑高3.87米。
  主碑正中,竖刻张琴秋亲自题写的“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两旁刻着她撰写的联句,上联是“为工农而牺牲”,下联为“是革命的先驱”,横批“万世光荣”,字字刚健有力,寄托着生者对死者的无限哀思。墓碑左右两侧分别镌刻着手枪和步枪、红星、麦穗、葵花等图案,为了让步枪、手枪绘制得更加逼真,她将自己的手枪和红军的长枪拿出来进行实物绘制,形成一比一大小的图案,成为全国独有的景观。墓碑的基座高1.5米、宽1.62米、厚1.24米,上面镌刻着镰刀、斧头、五星和花纹。其中,张琴秋特意在纪念碑上设计党徽朝下的图案,寓意“党徽低垂、山河同悲。”
  墓碑的前面搭一石板供桌,供祭奠烈士之用。左右两侧还用石头雕凿了两门迫击炮,表现烈士们永远进击、永不休止的钢铁意志。
  在纪念碑落成典礼上,张琴秋组织总医院的官兵、伤病员、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举行了盛大的仪式。在苍松翠柏下,万人高唱《国际歌》,以此向烈士告别,激励川陕苏区的人民奋勇前进。一些当年参加过这一盛典的老红军,至今还记忆犹新,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还热泪盈眶。
  红军北上后,地主还乡团穷凶极恶地推倒墓碑,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墓碑深藏在冬水田里,直到1951年中央南方老根据地访问团到通江访问时,这块深埋于地下近30年的英雄墓碑终于重见天日。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红四方面军英勇烈士之墓”逐渐拓展,并最终修缮成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烈士陵园,安葬25048名红军烈士,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最大的红军烈士陵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