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后发赶超振兴发展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征程

解读中国共产党巴中市第五次代表大会精神

2021-11-20 09:36:30来源:巴中日报 点击量:

11月18日,为期3天的中国共产党巴中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大会总结了巴中过去五年的发展成就和宝贵经验,描绘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征程的美好蓝图,确立了今后五年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市委和市纪委。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抓落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

11月19日,中共巴中市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市第五次党代会进行解读,推动党代会作出的各项部署落地见效,共同把党代会描绘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1 “四个好” 大会主要成果的集中体现

据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陈立平介绍,此次大会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何平同志代表四届市委所作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后发赶超振兴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征程》报告中。主要成果集中反映在“四个好”上——

形成了好报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何平同志代表四届市委所作的报告,贯彻中央和省委要求,契合巴中发展实际,政治属性鲜明,目标路径清晰,工作举措务实,人民立场坚定,老区味道浓厚,反映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实现了市委先前提出的“两个看齐、两个不低于”目标要求,是一份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是引领全市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同时,代表们对市纪委工作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一致认为报告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要求,与市委报告一脉相承,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必将对保障老区后发赶超振兴发展起到更大作用。

选出了好班子。49名新一届市委委员、9名市委候补委员、29名市纪委委员顺利当选。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平均年龄49.5岁、最小36岁,市纪委委员平均年龄46岁、最小36岁,可谓年富力强、结构合理、优势互补、气质相融,充满了希望。

开出了好会风。393名与会代表充分履职、集思广益,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严格遵守换届纪律,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代表先进性,展现了老区儿女的时代风采。

展示了好服务。文秘、组织、宣传、会务、保卫、疫情防控、纪律监督、后勤保障等各条线都尽心竭力、精益求精,保证了大会安全、有序、顺利进行。

2 “不平凡” 把握“五条经验”更好开启新征程

报告用“不平凡”来描述过去五年发展,并总结了五条经验——必须维护核心,必须聚焦中心,必须不忘初心,必须笃定恒心,必须凝聚人心。

对此,陈立平介绍,何平同志在《报告》中用了两句话,“奋斗充满艰辛,答卷不辱使命”,就是对“不平凡”的生动注解,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任务重。巴中是四川除三州以外脱贫任务最重的市(州),2013年贫困人口总数、贫困发生率分别位居全省第四、第三位。能够实现县区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与全国全省同步迈入全面小康,并且连续3年进入全省脱贫攻坚考核“好”的等次,非常了不起。

考验多。无论是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债务金融风险、自然灾害,还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等等,都给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市民生产生活带来巨大挑战。市委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迎难而上、沉着应对,实现了全市经济总体平稳健康发展、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殊为不易。

收获大。表现于发展,就是取得了一批新进展,实现了一批新突破,塑造了一批好典型,巴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表现于民生,就是谋划实施了一批利国利民的大事,解决了一批市民普遍关心的“小事”,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未办成的难事,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切实提升。表现于经验,就是“五个必须”将五年奋斗历程上升为规律性认识,有利于我们更好理解把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在新起点上继往开来,把老区振兴发展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3 “四张答卷” 引领巴中开启新征程的科学设计

本次大会指出,当前巴中正处于再次创业的历史新时期、后发赶超的关键突破期、振兴发展的黄金机遇期,要在建设“三市两地一枢纽”中开创崭新局面,在落实“两主三基、四向发力”总体思路中塑造发展优势,努力答好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政治答卷、使命答卷、时代答卷、行动答卷,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巴中新征程。

就提出“政治答卷、使命答卷、时代答卷、行动答卷”这“四张答卷”背后的考量,陈立平介绍,新征程也是赶考路。中央提出,到2035年,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省委要求,到2035年,我省革命老区要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上述目标,对革命老区、秦巴山区、后发地区“三区叠加”的巴中来讲,是一场难度不亚于脱贫奔康的全新考验。我们必须保持赶考姿态,从一开始就加速起跑、加快赶超,奋力推动振兴发展,努力实现后发齐至。所以,“后发赶超振兴发展”是巴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奋斗的主基调,贯穿于赶考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全过程。

赶考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保老区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最关键的是用好用活革命老区、特殊类型地区特殊支持政策,肩负起中央和省委赋予巴中的重大历史使命;最紧迫的是把“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变为现实,谱写老区振兴发展的时代篇章;最基本的是把“两主三基、四向发力”总体思路变为行动,蹄疾步稳做好各方面工作。这也是报告提出的,要努力答好后发赶超振兴发展的政治、使命、时代和行动答卷。

“四张答卷”上下一体、前后相续、远近结合、有机统一,是引领巴中开启新征程的科学设计,也是十分可期的美好蓝图。

4 “五个显著提升” 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的美好蓝图

报告描绘了未来五年的美好蓝图,提出了“五个显著提升”的奋斗目标——区域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绿色生态美誉度显著提升,开放合作影响力显著提升,发展成果共享度显著提升。

对此,市发改委主任张夕谦介绍,“五个显著提升”围绕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分别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细化了巴中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是“三市两地一枢纽”发展定位的细化实化具体化——

注重战略聚焦。比如,奋斗目标中提出两个“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即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这就是中央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两个显著缩小”要求在开启巴中现代化建设新征程这一阶段的具体化。

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争取说到做到。比如,报告提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过去五年巴中城镇化率由37.7%提高到46.2%、提高了8.5个百分点。新一轮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巴中人口是净流出,作为欠发达地区,人口的转移、外出务工是一个大趋势。但是,城镇化的趋势是阻挡不了的,巴中城镇化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延续,尤其是随着我们“1+3”主导产业的确立、市场要素的集聚、城镇功能的完善和提升,在未来五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50%,我们是有信心的。

凸显特色优势。巴中是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富集地,在红色土地上实现绿色发展,在绿色崛起中擦亮红色名片,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报告在“区域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部分提出,红色文化传播力影响力显著扩大,同时将“绿色生态美誉度显著提升”专段表述,就是要厚植红绿优势,进一步发掘“诗意山水·红色巴中”的独特价值。

突出成果共享。发展的最终落脚点,就是成果由人民共享。报告专段论述“发展成果共享度显著提升”,提出了系列配套指标,就是要不断提升老区人民幸福指数,努力实现群众在共享发展红利中多受益、老区在共同富裕道路上不掉队。

5 “七个方面” 未来五年重点工作部署逻辑严密

报告从七个方面对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谋划部署——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坚持产业培育振兴主线,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践行“两山”理论,扎实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建;大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建设老区人民高品质生活家园;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创民主政治建设新局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传承标杆。

市委这样安排部署的内在逻辑是怎样的?对此,陈立平介绍,整个报告九个方面内容,分为三大板块。第一大板块重点回顾过去五年的成绩;第二大板块绘制未来五年的目标蓝图;第三大板块也就是报告的三至九部分,安排未来五年的重点工作。

从逻辑上讲,第三大板块七个方面的工作,主要围绕“五位一体+党的建设”来进行安排,第三、四部分讲经济建设,第五部分讲生态建设,第六部分讲社会建设,第七部分讲政治建设,第八部分讲文化建设,第九部分讲党的建设。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党代会开幕前夕,市委市政府正式发布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这一精神也是川陕苏区精神,发源于红四方面军“十六字”训词,历久弥新、永不褪色,是我们赶考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第九部分结束后,报告还就弘扬新时代巴中城市精神进行了强调。

6 “两主” 充分考虑巴中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性特征

报告提出要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坚持产业培育振兴主线。

市委确定这“两主”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张夕谦介绍,市委确定“两主”,是基于时与势的深层次考量,充分考虑了巴中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性特征。

就高质量发展来讲,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巴中同全国全省一样,当前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要追求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从战略机遇看,国家《“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将巴中列为四川唯一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省委支持巴中开展川陕革命老区核心城市高质量发展试点、建设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市,也为我们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因此,报告从构建高能级的区域经济版图、建设高效能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高品质的现代化新城、实施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四个方面对巴中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部署。

产业是经济发展之本,没有产业的振兴,就没有老区的振兴。主导产业不强、特色产业不优,一直是制约老区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随着我市基础设施的显著改善,今后要把工作重心从基础设施会战转移到产业培育振兴上来。为此,市委提出构建“1+3”主导产业体系,同时明确了县区“1个主导产业+1个特色产业”的产业布局,目的就是破除过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坚持少而精,着眼大而强,培育竞争新优势,打造新的增长点。同时,产业兴旺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要务,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主要抓手。因此,在工作部署上,报告将产业培育振兴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两方面内容一体部署,把产业发展最终落脚到富民增收上来,让产业发展有了更加实在的落脚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把工作重心从基础设施会战转移到产业培育振兴上来,并不是不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巴中在基础设施方面还会持续用力,尤其是在补短板、抓重点、抓提升等方面还会继续加大投入,在体系建设、能力建设、有效建设、新基建和管理创新等方面都需要加大力度。比如,报告提出,要建成汉巴南铁路巴中至南充段、力争开工建设巴中至汉中段,以此融入国家高铁网,交通上提出了“8844”的目标,水利上提出了“6781”的目标,“十三五”时期巴中是全省水利建设主战场,“十四五”也将延续这一态势。因此,在基础建设方面,市委、市政府依然会持续用力。

7 高频词汇 集聚起建设现代化巴中的磅礴伟力

通过报告可以看到,“思想”“老区”“振兴”“人民”是报告中反复出现的高频词,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陈立平认为,这几个高频词反复出现,可以说是报告的最大亮点,由此也可以看出报告的逻辑主线。

从整个报告的架构来讲,有五条线贯穿始终。一是把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始终。突出报告的政治属性,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新一高”“两个更好”等重要指示统揽全篇,并在第二部分对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专门要求。二是把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决策部署贯穿始终。着眼“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对标中央和省委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大战略进行细化实化具体化。三是把后发赶超振兴发展贯穿始终。立足巴中革命老区、秦巴山区、后发地区的市情特征,聚焦巴中与全国全省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使命,从标题、主题到具体内容,都旗帜鲜明强调后发赶超振兴发展,并以此作为谋划各项工作的逻辑起点。四是把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始终。报告中“人民”“市民”“民生”“全民”等词汇共出现了40次左右,鲜明体现人民至上、民生至上的发展导向,所有工作都坚持以人民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五是把赓续红色血脉贯穿始终。通篇体现“老区味道”,反复强调红色基因传承,“老区”“红色”两个词汇在报告中共出现62次,实质上就是要守住“党和人民军队的根”,传承先烈先辈的“魂”,充分展示了市委续写先烈先辈造福人民未竟事业的坚定决心。

五个贯穿始终,上通“天线”、下接“地气”,顺应潮流、深得民心,必将集聚起建成“三市两地一枢纽”、建设现代化巴中的磅礴伟力,激励全市人民奋力谱写老区振兴发展的崭新篇章,意气风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