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猫狗“闹”情绪 谨防感染狂犬病

2024-03-20 10:27:56来源:巴中日报 点击量:

“菜花黄,疯狗狂。”随着春季气候回暖,动物们在这个时候渐渐开始躁动了起来,较平日更容易伤人。此时也正是狂犬病发病的高发期。

什么是狂犬病?狂犬病发病都有哪些特点?被猫狗咬伤、抓伤后又该如何处置?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门诊:平均每天有五六例咬伤病例

3月19日上午,在巴州区红十字华龙医院犬伤门诊,医生正在给被家中小猫抓伤的刘女士包扎伤口。

“我早上去抱小猫时,小猫突然一个转身,就把我的手给抓伤了。”家住医院附近的刘女士说,随即她赶紧来找医生给处理一下。

“最近每天来就诊的患者有五六个,最多时一天接收了十几个患者,很多都是被家中的小猫小狗咬伤抓伤。”犬伤门诊的医生告诉记者,随着天气转暖,进入发情期的猫狗等动物容易躁动不安,较平日更容易伤人。据了解,被动物咬伤、抓伤的患者以年轻人和儿童居多。

记者随后从恩阳区、通江县等县(区)的犬伤门诊了解到,最近因猫狗咬伤抓伤的病例呈现逐日上升的趋势。

原因:狂犬病多因咬伤抓伤造成

“犬是我国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咬伤、抓伤是最常见的途径。”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杨健平介绍,狂犬病又名恐水症、疯狗病,是狂犬病病毒导致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后会出现恐水、畏光、怕风等症状。

杨健平介绍,狂犬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犬、猫和狐狸、臭鼬、蝙蝠等野生动物咬、抓伤,病毒由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侵入人体造成感染,其中由犬引起的占95%以上,其次为猫。该病也可由带病毒的唾液经各种伤口、抓伤、舔伤的黏膜和皮肤而入侵。

犬伤人事件存在季节性变化规律,一般都是春夏季气温比较高的时候,市民大多数穿戴比较单薄,造成损伤的几率要高一些。“所以市民与猫狗等动物接触时应该掌握好度,尤其是带宠物出门踏青时,不要过于亲近,也不要故意引逗,避免让宠物过度兴奋。”杨健平说,在发病人群上呈现出“三多”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农村多、男性患者多、15岁以下儿童病例多。

预防:与动物保持距离咬伤后应及时处置

“狂犬病没有有效治疗手段,病死率几乎达到100%,但做好预防几乎可以100%防止发病,因此预防至关重要。”杨健平说,狂犬病从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时间(潜伏期)一般为1-3个月,1年以上的罕见。

“所以,平时在接触动物时要注意保持一定距离,尤其要教育儿童不要随意逗玩动物,尽量减少被动物咬伤、抓伤的机会,特别还要警惕野生动物和流浪动物。”杨健平介绍,被狗和猫咬伤、抓伤时,应尽快接受规范的处理。如附近有医院,应立即就医。若距离医院较远,可先用清水和肥皂水交替冲洗伤口,然后尽快就医。暴露后疫苗没有禁忌,不能由于怀孕或者哺乳等原因拒绝接种疫苗,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目前我市设置有210处犬伤门诊,主要集中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杨健平介绍,当出现咬伤抓伤等情形时,应尽快在24小时内注射疫苗,最迟不应超过72小时。“如果被咬伤口较深,或伤口涉及头面部位,则需要注射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与疫苗同时使用。”

另外,适时给宠物施打疫苗,也是预防狂犬病发病的有效措施。(记者 李建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