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

——我市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市建设

2024-03-19 09:24:03 来源: 巴中日报

一场春雨,唤醒大地。希望的田野上到处是耕地播种的繁忙景象。田间地头农户忙碌劳作,编织成一幅抢抓农时的春耕画卷。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过去一年,我市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业强市建设,在推进乡村振兴上全面发力,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提供了坚实支撑。

提质增效,持续擦亮“三农”金名片

3月7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762号公告,空山牛正式成为国内第56个地方黄牛资源,这也是我市继南江黄羊之后第二个国字号畜禽品种。

自市委、市政府实施以巴山肉牛为主的“2+1”优势大品种计划以来,我市坚定优先发展空山牛的思路,狠抓空山牛保种扩量、选种选配、杂交选育等科研工作,划定空山牛国家级保护区,建成空山牛保种场,加快建设空山牛原位保种场,聚力打造巴山肉牛种业“芯片”,着力培育中国肉牛市场高端品牌。

在全市,这样的“三农”工作“新名片”“金名片”正越来越多。

巴中绿色生态优势明显,农业资源禀赋优越,土壤富含硒、锌、碘、硫等四大生命营养元素,光热资源充足,森林覆盖率高,绿色产品丰富,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银耳之乡”“中国南江黄羊之乡”“中国天然富硒茶之乡”……成为巴中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农业品牌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培育发展农业品牌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抓手。2023年,我市加大农业品牌培育力度,积极推动农业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

在品种培优上,依托现代种业提升、种养业优势大品种培育计划、“巴城”菜篮子工程、校市战略合作、所市科技合作等项目,落实种业提升、品种培育资金1100多万元,推动农业“品种培优”工程。

在品质提升上,坚持生态环境、特色品种、绿色生产有机结合,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广泛推广粮经复合、种养循环、稻鱼共生、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方式,实现品质提升。

在产品宣传上,打出“巴食巴适”系列优质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组合拳,积极参与农业农村厅组织的“天府粮仓”精品全国推介活动, 走进广州、杭州、北京等地宣传推介南江黄羊、通江银耳、青峪猪、恩阳芦笋等巴中特色优势农产品。

奋力擦亮“三农”工作靓丽名片,带来了多项重大表扬、激励事项落户巴中。

去年,巴中作为全国7个、四川唯一地级市(州)获评国务院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督查激励市;恩阳区入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通江银耳、江口青鳙入选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南江黄羊入围全国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9个品牌入选首批“天府粮仓”精品……

打造一个品牌、发展一方产业、富裕一方百姓,一批又一批极具巴中特色的农产品走出了大山,走向了全国甚至世界。

强基固本,粮食和重要农产品安全供给能力持续增强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时下的恩阳区尹家镇下苏村,1500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生机盎然。农技人员沿着田埂一边走一边察看油菜长势,指导农户识别和防治病虫害。与此同时,一架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正按照预定的路线,有序开展病虫害防治和叶面施肥作业,为夺取夏季粮油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作为农业大市,我市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2023年,全市上下凝心聚力、精准施策,努力稳播面、提单产,以高标准农田建设、科技种粮等为抓手,全力提升粮食生产水平,全年粮食总播面达515.2万亩、总产量达196.1万吨,让“天府粮仓”装上了更多“巴中粮”。

我市在全力守牢群众“米袋子”的同时,“菜篮子”也更加丰盈,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满的。

2023年,全市“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409个,生猪规模养殖场稳定在800个以上,年出栏生猪333万头。大力建设巴城“菜篮子”工程蔬菜基地,新培育蔬菜规模生产主体12个,新建标准化规模化蔬菜基地3555亩。推动“鱼米之乡”建设,水产品产量达7.8万吨,渔业总产值达21.9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产业发展快,现代农业水平不断提升。2023年,我市积极培育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强镇、产业集群,新考评认定市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4个,成功创建农业产业集群国家级1个、省级2个,首批入围国家农业产业强镇2个、列入创建名单1个,新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2家、国家示范社8家,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去年补贴各类农机具16566台(套),农机总动力突破200万千瓦,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7%,建成互联互通、宜机作业全程机械化先导区9个。组建农业技术专家人才服务团4个、农业科技服务队140余个,开展基层农技培训2605人次,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去年7月,《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巴中片区工作方案》指出,力争通过3年,提升建设“两区、五带、八集群、百园区”,整体推进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巴中片区建设。到2025年,粮食总产量达197万吨以上,生猪年出栏稳定在350万头左右,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分别稳定在378万亩和328万亩以上等,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贡献巴中力量。

村美民富产业旺,和美乡村入画来

2月6日,一场别开生面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分红暨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恳谈会在巴州区大茅坪镇白云村举行。去年,白云村集体经济收入19万余元,是两年前的7倍多,活力不断迸发。

巴中是农业大市,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地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直是工作的重心之一。去年,我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主线,着力高水平构建“三大体系”、高质量实施“五大行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各项工作稳步向好。

积极促进群众增收。推进市级“1+3”主导产业、“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和县(区)“1+1”重点产业,鼓励发展庭院经济。去年到位中、省资金14.52亿元,实施项目787个,其中产业项目438个,计划投入资金9.27亿元,工作进度一直保持全省前五。探索“企业+就业帮扶车间”模式,帮助21.57万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就业,超额完成省定年度目标任务。

深化基层治理。健全自治、德治、法治乡村治理体系,建成市、县级示范“道德银行”765个,建立镇村两级调委会1948个,配备专(兼)职调解员1万余名,农村地区矛盾化解成功率达98.7%。深化治理大操大办推进移风易俗,持续引导基层干部群众破陋习树新风,去年4个村成功创建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农村改革持续深化。16项农村产权纳入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公开竞价交易,累计办理产权交易62宗、交易金额1.2亿元,整市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获农业农村部批复,整市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改革试点。

一项项创新有效的举措,不仅提高了村民自治能力,还助推人居环境整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再上新台阶,大幅提升了村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去年6月,南江华润希望小镇落成仪式在长赤镇龙泉村举行。该希望小镇是全国第12个、四川唯一希望小镇项目。项目红线区域约41.3公顷,受益农户3000余户1.2万余人,于2022年1月开工,修建历时1年半,2023年6月27日全面落成开园。村内,蜿蜒的柏油马路、依山傍水的农家小院、错落分散的产业布局……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焕发生机,令人充满向往。

2023年,我市和美乡村加快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巴中市乡村清洁条例》立法,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去年完成116个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建设,新(改)建农村户厕35325户,各示范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厕所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农村“厕污共治”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聚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去年,《巴中市农村“三区同建”实施方案(2023—2027年)》《关于深入推进“三区同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印发,到2027年,全市将新建巴山田园综合体55个等,积极走出一条符合秦巴山区、革命老区实际,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新路子。(记者 严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