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巴省政协委员温奇志建议:
进一步加强工匠学院建设 助力产业工人由"工"变"匠"

2024-01-23 10:32:37来源:巴中日报 点击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礼赞工匠精神,强调“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工匠学院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大国工匠”的重任。

“巴中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和基础设施等制约,区域经济处于相对劣势,对技能人才的集纳和吸附能力较弱。”住巴省政协委员温奇志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小、结构不优、高技能人才难引难留等问题较为突出,高技能人才缺乏是制约巴中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截至2023年6月底,巴中市技能人才总量15.2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15万人。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与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人才需求相比,现有技能人才总量仍然不足。全国每年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技能型人才短缺已成为全国普遍性问题。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加强工匠学院建设,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激励更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显得十分紧迫、尤为重要。

对此,温奇志撰写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工匠学院建设,助力产业工人由“工”变“匠”》的提案,建议从三个方面发力,大力推进“工匠学院”建设,着力在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厚植工匠精神,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快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

一是进一步加强工匠学院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出台各级各类工匠学院规范化建设标准,推动将工匠学院建设列入各地地方五年发展规划,把工匠学院提供的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目录,在政策、资金、资源等方面支持市(州)及以下工会依托工会服务阵地、大型龙头企业和职业院校等各类资源,大力推进工匠学院建设,推动到“十四五”末实现建制县(区)工匠学院全覆盖。

二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工匠学院。彰显工会特色,突出劳模工匠优势,厚植工匠文化、树立工匠品牌、打造工匠队伍,从工匠学院建设到课程设置再到日常教学,都要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工匠学院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着力打造工匠人才源头生成、过程培养、技能形成、职业发展“全闭环”。

三是充分发挥工匠学院的作用。实施素质提升、技能培训、技能竞赛、等级认定、工匠选树、创业创新“六位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工匠进校园、校园育工匠”双向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可持续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拓展产教融合平台,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等有效衔接、深度融合、协同发力,培养符合高质量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记者 张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