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巴中市委 巴中市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第三轮交通大会战的意见

巴委发〔2017〕14号

2021-11-11 15:40:08来源:巴中市人民政府 点击量:

各区县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巴中经济开发区:

交通是发展的战略基石,是区域振兴的命脉所在。巴中建地设市以来接续开展的两轮交通大会战,极大改善了区位交通条件,深刻改变了城乡面貌,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但从全市发展现状、脱贫要求、民生期盼角度审视,“大通道不完善、主干道不顺畅、内循环不衔接”等瓶颈制约仍未消除,实现交通大突破,是巴中发展的当务之急。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全市第三轮交通大会战。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抢抓脱贫攻坚、国家支持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和“十三五”交通运输发展政策机遇,加快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市域路网体系,推动交通运输建管养运协调发展,为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区、走出秦巴山区脱贫攻坚绿色发展新路子提供现代交通支撑。

二、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围绕全面构建“6631”综合交通体系(即6纵6横3环1航。“6纵”,汉中经巴中至南充快速铁路、G85银川至巴中至昆明高速公路、S2巴中至成都高速公路、镇巴至巴中至重庆高速公路、G244乌海至巴中至江津普通国道、G245巴中至金平普通国道巴中段;“6横”,广元至巴中至达州铁路、G5012恩施至巴中至广元高速公路、绵阳至巴中至万源高速公路、米仓大道、G347南京至巴中至德令哈普通国道、G542广元至巴中至万州普通国道巴中段;“3环”,环绕巴城高速环线和快速环线、连接区县环线;“1航”,巴中恩阳机场),突出“加密、联网、升级”主攻方向,建成以空铁高为骨干、融入全国、综合立体的对外大通道,以国省干道和区县环线为支撑、辐射全域、畅通高效的市域内循环,以通乡到村农村公路为网络、覆盖村组、联网成带的通畅乡村路,五年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到2022年,达到县县通高速、乡乡通油路、村村通硬化路并基本联网、村内通组路基本形成、村村通客车,建成外快内畅、便捷高效的川东北综合交通枢纽,实现区域交通节点向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跨越。

(二)主要任务

1.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

加快机场建设。建设以巴中机场为核心的航空网络,着力构建开放合作即时通道。力争2018年12月底前巴中恩阳机场建成通航,加快建设通江、南江、平昌通用机场,力争五年内县县通飞机。同步在重点旅游景区规划建设一批三类通用机场。

补齐铁路短板。建设以快速铁路为重点的铁路网络,着力构建开放合作主要通道。力争2021年建成汉巴南快速铁路巴中至南充段、启动建设巴中至汉中段,推进广巴铁路扩能改造,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和广巴达城际铁路规划论证等前期工作。

完善高速公路网络。重点完善北向东向高速公路网络,着力构建开放合作快速通道。力争2018年9月底前巴陕高速全线建成通车,2020年巴万高速全线建成通车,加快启动建设苍巴高速、镇广高速公路。

改造普通国省道。有序实施新增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等级改造,着力提升市域主干道通行能力。力争2021年建成米仓大道(诺水河至光雾山一级公路),力争2022年建成S204线通江至诺水河一级公路;改造完成G244线南江县城和下两场镇过境段、G245线巴中至群乐段、G347线巴中城区(南环线)和通江县城过境段、G542线兴文至文村坝(北环线东段)和平昌县城过境段;推进S409线等9条普通省道等级改造,全面提升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技术等级。

升级加密农村公路。建设“四好农村路”,实施县乡道改造和通村公路改善,加快建设村道联网路、村内通组路,着力构建“外通内联、畅乡通村达组”的农村交通网络。改造县乡道1500公里以上,加宽村道窄路基1800公里以上,建成建制村联网路6500公里、村内通组路20000公里以上,新建农村公路独立桥梁30座、渡改公路桥16座、渡改人行桥46座。

构建客货枢纽体系。建设多层次、高效率的综合客货运输枢纽站(场),基本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化衔接。优化铁路客运站(场)空间布局,新建巴中西站(恩阳),将巴中东站改造为枢纽站,提升巴中站。完善公路客运站(场)体系,加快建成巴中城北客运站、恩阳客运中心站、通江客运中心站、南江客运中心站、南江城北客运站、平昌金宝客运枢纽站和恩阳铁路客运站。优化物流空间布局,建成巴中东站公铁联运物流园区、恩阳空港物流园区和恩阳城北货运站。加快实施农村公路客货运输站(场)、招呼站全覆盖工程。

2.推进建管养运协调发展。

打造交通精品工程。坚持高标准建设,着力打造交通精品工程。更加注重项目勘察设计深度,统筹考虑公路与生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公路设计科学化水平。加强工程项目招投标、项目建设过程监管,严格遵循基本建设程序,严格公路技术等级标准,加大信息公开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三提升”。

强化公路养护管理。坚持高水平管养,着力提升公路通行保障能力。建立“市管普通国道、委托区县管省道、区县管农村公路”的地方公路管理体制,不断强化路面执法,深化路域环境整治,切实维护路产路权。夯实公路养护管理基层基础,完善公路安保设施,按需实施公路大中修,强化小修保养、日常养护和预防性养护,建好公路森林走廊,打造畅安舒美公路。推进养护模式和养护技术创新,推行市场化养护、机械化养护。

优化客运服务供给。坚持高效率运营,着力构建“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综合运输网络。加快城市交通体系建设,优先发展以城市轻轨和快速公交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网约车和分时租赁汽车为补充,城乡公交为延伸的城市公共交通,改善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环境。统筹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健全农村公路客运开通论证机制,促使客运线路由区县、乡镇向建制村、村民聚居点、农村产业园延伸。加快交通综合执法改革,建立打击非法营运长效机制,不断规范客运市场。

发展现代物流。依托大型物流园区和货运枢纽站场,加快完善辐射县级物流中心、乡镇农村配送站、农村货运网点的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铁、陆空、公水等多式联运,支持发展多层次农村物流服务,实现降本增效。引进和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业,推进物流企业集约化、规模化、网络化、专业化发展。

3.促进交通运输转型升级。

建设绿色交通。将环保要求贯穿到交通项目规划、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营全过程,推广应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能源运载工具,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和节能减排。实施交通建设工程生态修复,保持交通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建设智慧交通。建设全市交通运输资源云平台和路网运行监控监测中心,实现对交通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行动态监测,形成安全可靠、高效运行的智能交通运输体系。依托智慧政务系统,建成涵盖交通运输审批、监管、执法等功能的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双重监管。依托“智慧巴中”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交通出行信息、物流信息、汽车维修救援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行业服务科技化水平。

建设旅游交通。加快建设铁路、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与景区以及景区间的连接线,重要旅游公路同步完善观景台、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厕所、自驾车房车营地等设施,优化公路的旅游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建设旅游风景道,按需设置自行车道、步道和旅游驿站等慢行设施,打造一批具有通达、游憩、运动、文化等复合功能的自然风景线、历史人文线、红色文化线。支持开发低空旅游线路,鼓励开发空中游览、航空体验、航空运动等航空旅游产品。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根据《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巴中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等规划,按照“五年规划、三年滚动、年度计划”的要求,落实专班专人做深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向部省的对接争取力度,确保已纳入部省项目库的交通项目尽早落地实施,争取更多的资金和项目支持。超前谋划“十四五”交通项目,重点争取将未达到二级以上标准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新增重要旅游公路、重要经济干线公路纳入储备项目库,力争“十四五”初开工建设。

(二)拓宽渠道筹措资金。创新交通建设投融资模式,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放大金融投入。组建市交投集团,采取做实注册资本、创新融资模式、深化体制改革、融入资本市场等方式,快速提高投融资能力,使其成为全市交通运输发展的融资载体、投资主体、建设和经营实体,借助优质项目和实力平台,吸引更多金融资本投入交通建设。集聚市场投入。鼓励市、区县联合或区县独立组合项目包,采取PPP模式、特许或委托经营等方式融资建设交通基础设施。鼓励采取出让道路冠名权、广告权、相关资源开发权等方式,吸纳更多社会资本参与交通建设。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建立交通运输发展地方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将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征地拆迁、公路建设、公路养护管理、公共交通发展、交通信息化建设等所需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区县政府统筹土地增减挂钩、土地经营权置换等资源向农村公路建设领域倾斜。引导群众投入。鼓励广大受益群众和爱心人士捐资建设村组公路。

(三)着力优化建设环境。发展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水务、环境保护、旅游等部门要加强行业对口汇报衔接,全力争取政策和资金,将铁路、高等级公路、综合枢纽站(场)等纳入全省重点推进项目,并为交通项目的用地预审、规划选址、环评、水保等项目前期工作提供支持,做好建材调度,申请省配套年度计划指标等工作。财政部门要严格项目评审,严控建设成本。审计部门要加强交通工程竣工决算审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项目建设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规行为。

四、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成立全市第三轮交通大会战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交通项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设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和国省干道、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推进工作专班,具体负责项目的规划、争取和推进工作,重点项目实行市级领导挂包制。各区县党委、政府成立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项目推进班子,细化责任目标、落实任务计划、创新推进举措,确保服务到位、组织有力、保障有序、调度有方,并常态报告辖区交通大会战的进展情况,及时请示解决推进中的重大问题。

(二)突出人才支撑。加强交通运输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干部教育培训、交流锻炼力度,依托“巴山优才计划”,按政策和程序招引一批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加强交通运输行业文化建设,弘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巴中精神、“苦干实干、创新创造”的时代精神,践行“修路修身、养路养心”的行业价值,激发交通运输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强化激励约束。鼓励全市干部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交通大会战,建立为担当者担当的容错纠错机制,让能干事者敢干事、会干事者干成事。对重点、难点项目推进实行悬奖攻关,每年表扬一批在交通大会战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激发干事创业激情,放大正向激励效应。对交通大会战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一律从严问责,突出责任倒逼,增强反向约束力。

(四)严格督查考核。建立交通大会战目标考核专项机制,实行市委市政府综合目标考核和交通运输部门考核相结合,由市委市政府目督办牵头,会同市级相关部门,扭住关键时间节点和重点任务,综合运用电话抽查、书面函询、现场解剖、交叉评估等方式督查督办,定期通报项目实施进度,推进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中共巴中市委

巴中市人民政府

2017年12月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