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 持续优化群众办事体验

2024-05-23 09:39:24来源:巴中日报 点击量:

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市持续推动政务服务工作夯基固本、探索创新,最大限度实现为民服务高效快捷、为企服务降本增效。

线上线下办事渠道多

5月21日,记者来到恩阳区“市民之家”,看到贵州遵义姑娘孔祥丽正在窗口办理“个转企”事项。第二次来“市民之家”办理营业执照,孔祥丽正式从一名个体工商户变成一名企业家。

2011年,在广东某保险公司上班的孔祥丽随着公司业务拓展来到巴中,就此扎了根。就这样过了五年,孔祥丽剪掉一头长发,梳着利落短发,被同事们称为“假小子”。剪短发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一个念头慢慢在这个“假小子”心里发了芽——她要开公司。

开公司不容易,孔祥丽在同事和家人的建议下,先在“市民之家”申请了营业执照,和同事在恩阳区玉山镇开了一家机械租赁店。后面接到数额较大的订单,给了孔祥丽开办公司的底气。

“这次我只是填写了公司登记(备案)申请书,其他的流程都是工作人员帮忙办好的。”再次来到“市民之家”,“企业开办”窗口工作人员张玉一眼就认出这个贵州姑娘,不到2个小时,营业执照连同公章送到孔祥丽手上。

线上办事、“一网通办”,让孔祥丽等老客户办事更加简单快捷。

近年来,我市不断规范政务服务事项,推动各业务系统政务服务事项与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同源发布、统一管理,增强“天府通办”巴中分站点多端矩阵服务能力,累计接入172个高频热点便民服务应用,34个事项实现“掌上办”,建设招商、文旅等7个本地特色服务专区和医疗、交通等8大主题服务,开通巴州区、恩阳区、南江县3个县级分站点。

线下办事、“只进一门”,让企业日常办事更加省力、省时、省心。

我市大力整合部门单设政务服务窗口,深化无差别综合窗口改革,逐步实现医保、社保等6类分领域综合窗口内部业务“一窗受理”。

如今,为企办事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全市不断完善政务服务场地设施,建设2个省级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和9个乡镇(街道)星级便民服务中心,创建24小时企业服务专线,实行企业合理合法诉求“一号受理、一键转办、一单管理”,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

政务服务助企高效办事

3月19日下午,豆豆鲜牛肉火锅店老板杜女士,成功在巴州区政务服务大厅“一人通跑专办”窗口一次性领取食品经营许可证和体检合格证,成为全省首个通过“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办理开店手续的商家。

“第一次因为开店来政务中心,只用了2天时间,没想到这么快。”5月19日,杜女士向记者说起第一次开店的办事体验。

今年3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开办餐饮店一件事”国家试点,实现“开办餐饮店一件事”最快2个工作日线上办结。

聚焦企业高效办事,“一件事一次办”以速度和质量为标杆,围绕个人、企业、项目全生命周期,助力企业关联事项实现集成办理。

同时,积极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服务模式,市本级探索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核发等14个事项纳入告知承诺事项范围,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压缩至35个工作日,保证容缺事项“承诺办”。

“异地事项也能在巴中全面办理,让企业群众办事‘天涯若比邻’,不再花费大量时间和费用跨省市往返跑。”恩阳区“市民之家”琼山·恩阳“跨省通办”专员李小林表示。

近年来,我市深化与浙江金华、重庆北碚、海南琼山等地的“跨省通办”合作,全市设置各类通办综合窗口49个,梳理发布三批336项“川渝通办”事项、137项“金巴通办”事项,通过建立“异地受理、属地审批、就近取证”的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合作机制,大大降低企业群众跨域办事成本。

2023年,市政务服务和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南江县成功创建全省“川渝通办”优质示范窗口。

创新多元政务服务模式

“前两天,家里的水管漏了,儿子儿媳不在家,我一个人也不会弄。网格员跟我说只需要到楼下的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找维修师傅就行。不到10分钟,社区维修人员就上门来帮忙维修。”5月20日,家住巴州区江北街道云台花园的张仕敏老人跟记者说起她口中的这件高兴事。

如今,家门口办事不再难。依托通信、金融、小区等场所,我市建成158个“政务服务+N”便民服务代办网点,构建“城区10分钟、乡村一刻钟”便民服务圈。

为民解忧、为企解难,“巴中跑团”一直奔跑在巴中各个角落。

“只要看到‘红色制服’来了,我就知道事情肯定能办成。”5月19日,问及代办是否为企业解决了难题,巴州区平梁镇阳岭村稻虾养殖与田园观光体项目老板姜先生十分高兴。

去年5月,姜先生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项目因遇到困难,难以正常运转。市企业投资促进协调服务中心成立服务专班,身着红色跑团制服,立刻开展走访、上门服务,多次召集巴州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平梁镇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和部门协调。目前,已顺利规范了项目用地性质和项目生产建设用房问题;依靠“巴中跑团”为项目办理了企业商标注册;通过与中银富登村镇银行协调,已给项目放贷3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该项目逐渐走上经营正轨。

“对于企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们相关职能部门不能仅仅对企业下达一纸整改通知书就了事,更应考虑如何规范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才能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说到如何真正为企办实事,市营商环境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深有感触。

依托7000余名“巴中跑团”帮代办跑手和20名政府事务专员组建的政务服务“管家团”,我市正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和项目为企业提供开办、投建、运营、退出全生命周期集成服务。

创新多元政务服务方式,不在多、而在精准、更在于要将企业群众的满意度作为“第一标准”。

我市拓展“巴事办”平台功能,集成政务、民生、金融等各领域服务需求,打造巴中“市民码”,实现城市公共服务“一码通办、一网通享、一站可达”;整合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功能,依托各级政务大厅建立7个企业服务专区,在各类省级园区建设5个企业幸福中心,从“产、学、研、用、投”等角度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生产生活、交流合作、休闲休憩等增值服务,让企业在巴中“幸福”发展。

“全市共选派120名‘惠企政策专员’,聚焦政策、金融等企业高频需求,打造‘1+1+N’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宣传矩阵。”问及现行为企办事服务事项,市营商环境和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不断创新“财政+基金(担保)+银行”“税电指数贷”“巴山肉牛贷”等融资贷款模式,为企业提供全周期、多样化金融服务,时刻将企业的发展放在决策首位。(记者 姜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