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指导意见》解读新闻发布会

发布时间:2023年9月28日14:00

主办单位:巴中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承办单位:巴中市水利局,平昌县人民政府,巴中市生态环境局,巴中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人:市委外宣办(市政府新闻办)副主任沈昌文

人: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永,平昌县政府副县长温青山,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成平,市卫生健康委二级调研员谭联忠

相关文件: 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巴中市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

现场图片
  • 主持人沈昌文
  • 发布人马永
  • 发布人温青山
  • 发布人成平
  • 发布人谭联忠
  • 新闻发布会现场
  • 新闻发布会现场
  • 新闻发布会现场
文字实录

    主持人:我们首先请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马永先生为我们介绍《指导意见》的相关情况。

    马永:各位记者朋友们,下午好!

    首先,衷心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农村供水工作的高度关注和倾情支持。下面,我就《巴中市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指导意见》作简要介绍。

    一、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

    一是上级有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饮水安全是人民生活的一条底线”“让农村人口喝上放心水”。2020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今年,省委第十二届二次全会对乡村水务工作作出安排,将“乡村水务百县建设行动”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二是群众有需求。经过脱贫攻坚饮水安全建设,我市已基本解决农村无水吃问题,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供水要求已从农村饮水安全向农村供水保障转变,个别小型、分散供水工程水源不稳定、水量不充足、水质较差,已不能完全满足农村居民现阶段的用水需求,急需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予以保障。三是现实有基础。当前,我市农村规模化供水率已达59.05%,平昌县、南江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已基本建成,巴州区正在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三县(区)分别于2021年、2022年入选四川省第一、第二批乡村水务试点(示范)县,恩阳区、通江县正在编制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总的来看,在全市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条件已基本具备。

    二、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意义和作用

    一是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能安全、稳定地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城乡供水一体化是将农村小而散的供水模式转变为集约化的供水模式,从而实现城镇、农村供水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从根本上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实现农村居民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转变。二是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能有效缓解农村地区水源性缺水、季节性缺水的问题。巴中属典型的盆周山区地形,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同时受特殊的地质构造、地理状况、极端天气的影响,水源性缺水、季节性缺水现象十分普遍,而城乡供水一体化是“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通过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可以实现城乡水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缓解农村地区水源性缺水、季节性缺水的问题。三是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能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当前,我市20403处农村供水工程中,分散供水工程占91.5%。1717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中,规模化供水工程37处,仅占2.2%,农村供水基础薄弱。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是在脱贫攻坚饮水安全工作的基础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建大、并中、减小”的原则,对现有农村地区供水设施进行再次改造升级,打造农村供水3.0版本,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助推乡村振兴发展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三、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明确了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将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

    一是构建城乡供水一体化体系。根据当地的水源条件、地形地貌和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科学合理编制县域城乡供水一体化规划,组建县(区)级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企业,采取委托代管、资产划拨等方式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分批纳入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企业管理。到2025年,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实现县级统一管理。二是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按照“大水源、大水厂、大管网”的思路,以乡村水务试点(示范)县建设为抓手,大力实施“新建一批、合并扩容一批、城市管网延伸一批”三大工程建设,加快构建大管网体系,逐步形成“一县一网”或“邻县联网”供水格局。到2025年底,全市农村规模化供水率达到75%以上。三是实施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按照“先大后小、以大带小、以点带面、分类施策”的工作思路,持续深入开展村镇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达标创建,制定合理水价,搭建智慧水务平台。到2025年底,所有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全部达到四川省规范化管理标准。四是提升农村供水水质合格率。加快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强化水源地监管,建立健全水质巡检制度,全面开展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水质巡检抽检。到2025年,农村供水水质基本达到城市供水水质水平。

    主持人:下面是提问环节,提问时请举手示意,并通报自己所在的新闻机构名称。

    川观新闻记者:前面马局长介绍了如何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那么请问,在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不了的高海拔农村地区和供水分散地区如何保障农村居民的饮水呢?

    马永:对于人口分散、边远高海拔、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不到的地区,我们将按照“以大并小、以大带小、小小联合”的方式,全面启动实施小型供水工程升级改造。一是加快维修养护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中央和省级每年下达的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资金,加快实施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养护项目建设,及时处理设施设备故障、供水管网老化等问题,并落实防冻防晒措施,优化管线布局,逐步实现农村供水入户管网标准化。二是改善供水水质。配套净化消毒设施设备,严格制水流程和加药消毒管理,对不符合饮用水水源、水量、水质标准的,进行水源置换或采取水源水质良好供水工程管网延伸覆盖。建立健全水质巡检制度,定期开展水质检测,确保水质达标、稳定。三是规范供水管理。建立健全供水管理责任体系,全面压实供水工程政府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工程管理单位运行管理责任,制定村级水费收缴机制,完善村级管水员制度,加强管水员技术培训,落实管水员薪资,确保小型供水工程运行正常、管理规范。

    巴中日报记者:平昌县作为全市首个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县,请问在推行过程中你们有哪些成效和经验,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温青山:“人在山上走,水在河中流,滴水贵如油,人畜为水愁”,这首打油诗道出了过去平昌儿女的无奈。受地理条件和地质结构影响,平昌县水资源分布不均,平昌有19个乡镇100余个村(居)不同性存在季节性缺水问题,水质、水量和服务难以满足群众需求。

    2019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自愿”的原则,投资6亿余元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新改建骨干水厂5座,铺设管网1.6万余公里,我们在川东北地区率先构建了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城乡供水一体化新格局,我们全县100%的镇、98%的村居、96%的农户,用上了城乡一体的优质自来水,平昌也因此入选全省乡村示范县。

    在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我们觉得有三点经验值得总结。第一是“全域化”规划破解水源难。我们立足地形特征、水文特质等实际,实行水安全保障全域规划、梯次推进,通过大管网覆盖和互联互通,引流“一河四库”优质水源进入千家万户,基本解决县域季节性缺水难题。第二条是“市场化”建设破解投入难。整合城乡供水资源,成立了水务集团公司,由企业领办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政府授予供水特许经营权,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融资服务,确保工程快速建成。第三条是“企业化”管理破解运营难。我们“谁投资、谁收益、谁管理”的原则,由水务集团公司统一提供服务,实行集中化、规模化、智能化的管理,有效解决过去农村供水管护不到位、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

    当然,受水资源总量不足、时空分布不均、短时的需求激增等影响,我们县个别地区也还存在春节等特殊时段供水能力不足的问题,下一步我们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我们将以建设全省乡村水务示范县以契机,以“建好、管好、用好”为目标,全力做好城乡供水一体化能力提升和扩面延伸,持续让人民群众放心吃水、安心用水。

    巴中广播电视报记者:水源保护是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的首要环节,在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过程中,我们将采取哪些措施来保障农村水源地环境安全呢?

    成平: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水源地保护攻坚行动,常态化推进水源地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全面完成189个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全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3个方面持续强化农村水源地环境安全。一是合理划定水源保护区。综合考虑地形地貌、用水需求、污染源分布等因素,着力优化农村水源地布局,及时组织完成新增、调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推动供水工程和水源地保护工程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使用,做到“建一处工程,保护一处水源”。开展分散式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状况调查,加强水源水质监测,因地制宜推进分散式水源保护范围划定,对不具备划定条件的水源由属地政府加强保护管理,降低环境风险。二是持续推进规范化建设。统筹水污染防治、农村环境整治等专项资金,持续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垃圾处置等设施规范建设和管护,规范设置保护区边界标志、警示牌和隔离防护设施,逐步实现一级保护区封闭式管理。同时,我们将以取水口、一级保护区和交通穿越区域为重点,加快推进水源地视频监控设施建设。到2025年底,实际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每天供水在1000吨以上的农村水源地视频监控设施要实现全覆盖。三是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建立完善农村水源保护区矢量边界数据库,实现全市水源保护区“一张图”管理,严格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按年度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建立水源周边风险源名录,以县(区)为基本单元,编制完善农村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推进平昌县牛角坑水库、恩阳区柳树坝河等大型农村水源地水质预警站建设,逐步建立包括环评准入、日常巡查、在线监控、公众监督在内的常态化监管机制,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在此,我们也真诚地欢迎广大居民积极参与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四川法治报记者: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身体健康,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是科学开展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支撑。请问,市卫生健康委在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谭联忠:一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生活饮用水水质安全,把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我们主要做了以下3个方面工作。一是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开展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检验检测能力是关键。近年来,市、县(区)卫生健康部门不断加强疾控中心卫生监测能力建设,大力提升监测能力。目前,我们市疾控中心具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常规指标和扩展指标全部共97项检测能力,县(区)也具备全部常规指标检测能力。二是认真实施监测项目。我委每年制定城乡饮用水卫生监测工作方案并严格落实。共设68个城市饮用水监测点,覆盖了所有县级城区,涵盖了全部市政供水的出厂水、末梢水,每月定期监测1次。设置366个农村饮用水监测点,覆盖全部建制乡镇,我们每年枯水期、丰水期分别监测1次。同时,每年对城乡生活饮用水基本情况、生活饮用水水源类型及供水方式、集中式供水工程基本情况等开展专项调查。三是强化监测结果应用。定期将水质监测情况反馈至生态环境、水利、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单位),一旦发现水质异常情况,由相关主管部门立即组织查明原因、迅速消除风险,切实保障群众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无线巴中记者:《巴中市全面推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指导意见》目标任务很明确,如何确保预定的目标任务如期实现,有哪些保障措施?

    马永: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全力保障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有序推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县(区)政府主体责任,督促县(区)加强组织领导,及时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压实部门责任,水利部门作为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主管部门,做好城乡供水一体化前期规划、技术指导、监督检查,同时组织协调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卫生健康等相关部门工作,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强化资金保障。用好用活各级财政资金,将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纳入政府专项债发行范围,进入财政专项债储备项目库,争取专项债资金。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乡村水务百县建设行动”决策部署,加快巴州区、南江县、平昌县乡村水务建设和恩阳区、通江县乡村水务示范县申报,大力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支持。积极整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移民后扶、水源地整治等各类涉农项目投入到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创新投融资机制,抢抓国家开展金融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机遇,积极争取信贷投入;深研水利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积极包装一批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做大做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企业,将政府投资建设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水库工程、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工程等优质水利资产注入平台公司,做大做实平台公司资产,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不足问题。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市政府已建立分管领导领衔督办机制,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进度实行月督导、季通报。市水利局也已将城乡供水一体化纳入市对县(区)水利网络考核内容,并落实领导班子成员包县(区)督办机制,常态化开展监督检查,确保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有力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