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用5年时间坐上四川肉牛产业头把交椅

《巴中市巴山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印发

2023-09-18 14:15:05来源:巴中日报 点击量:

近日,《巴中市巴山肉牛产业发展规划(2023—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印发,明确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坐上四川肉牛产业头把交椅,率先在全省农区走出粮经统筹、种养循环、农牧并重的新路子,率先在西南地区建成肉牛种源基地、在全国山区构建肉牛产业全链地方标准体系。到2027年,肉牛年饲养量达到60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23万头、育肥牛出栏20万头,综合产值120亿元以上。到2032年,年饲养量争取达到100万头,综合产值达到300亿元。
  《规划》提出,五年内,在“种源”自给、饲草料振兴、标准增效等十个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具体如下:
  在“种源”自给上,建成空山牛资源场及保护区,培育空山牛纯种及杂交母牛6万头;建成西门塔尔繁育中心2个、海福特牛繁育中心1个,引进海福特母牛5万头以上;建设肉牛特色镇100个,打造母牛扩繁示范村1000个、带动能繁母牛养殖户2.5万户;新增母牛存栏16万头,种源自给率达到80%以上。
  在饲草料振兴上,培育饲料粮生产加工企业(家庭农场)315家,天然草地改良率、退耕还草地修复率达到100%;建成林下牧草地17.5万亩、秸秆饲料化70万吨,饲草自给率达到80%;引进培育牛精饲料生产企业2家,建成南方饲草料集散交易中心。
  在标准增效上,编制地方标准20项、团体标准10项以上,构建国家/行业—地方—团体—企业四级技术标准体系。新建标准化牛场不少于530家,创建部省级标准化示范场78家、国省现代农业园区5个。
  在种养循环上,每年建种养循环基地不低于15个、培育专业化粪肥收储运及有机肥生产公司10家以上,2025年牛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2027年达到95%,在全省率先构建以牛为载体的全域种养循环体系。
  在龙头联农带农上,培育种业、饲草、养殖、服务、交易、餐饮等各类龙头企业57家,联农带农机制灵活有效。每年包装储备肉牛产业市级及以上重点项目15个以上,招引5000万元以上肉牛产业投资项目5个以上,落地率100%。
  在科技赋能上,构建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种业、牛草配套与精准营养、疫病防控、数字牛业等技术体系,全面保障人、财、物需求,肉牛科技创新能力在2027年居全省各市(州)前列。
  在农机装备上,饲料粮基地宜机化改造不低于5万亩,专业化饲草生产企业耕、种、收、加全程机械化率达95%以上,存栏100头至500头的规模牛场机械化率达到85%以上,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牛场机械化率100%。
  在延链补链上,建设活牛交易市场5个、屠宰厂5家、精深加工厂5家,开发预制菜优势大单品2个、休闲食品单品20个,建设以牛肉为主的冷链物流集散中心1个,建成线下销售平台35个、线上销售平台25个。
  在品牌培育上,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培育肉牛产品品牌50个;建设牛肉主题餐饮店200家,美食街5条;宣传广告常年不低于60幅,每年组织赴外推介2次;重大疫病免疫率100%,产地、落地检疫率100%,病死牛集中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以上;牛肉产品合格率100%。
  在财政金融助力上,市、县(区)财政要围绕巴山肉牛产业发展目标,有效统筹整合各级财政安排的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强化肉牛产业全产业链贷款支持力度,持续优化保险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自2022年2月实施“2+1”种养业优势大品种计划以来,全市肉牛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一大批集体经济组织、一大批返乡创业人员投资肉牛产业,一批肉牛产业重点项目落地巴中,牛舍面积达到154万平方米。市产业发展集团、供销投资集团强势引领,雅拉德荣、华牧巴山牛、长江草业等招商引资企业纷纷落地,肉牛产业签约投资额超65亿元。(综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